剛剛過去的小長假,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沐溫泉度假區游人如織,享受一池熱氣裊裊的愜意時刻;沐泉落腳打卡地等“網紅”空間,吸引眾多游客打卡游玩;特色的西洋參養生菜品,讓人們在品味美食之余,將健康養生體驗綻放舌尖;點綴于青山綠水之間的民宿小院內,游客與山水繁星相擁而眠......在這個小鎮,總有一處地方,可以讓游人閑來拾趣,追逐鄉愁。
近年來,文登區張家產鎮以“泉”資源、“參”文化為載體,依托萊榮高鐵的開通和天沐路的升級改造,將天沐路道路兩端及兩側村莊的文旅資源串珠成線,“吃住行游購娛”全面發力、聯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化”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打造集康養美食、文化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文旅小鎮,形成完善的文旅產業鏈,實現了由“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的華麗轉變。
內外交通串點成線 產業發展夯實基礎
金秋時節,駕車行駛在張家產鎮天沐路,道路寬闊整潔、連城通鄉,植被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空氣中彌漫著清新香氣,一排帶有西洋參造型裝飾的路燈向遠方延伸著,形成了一條極具特色的景觀燈帶,一幅“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呈現在眼前。
天沐路,全場約4公里,東起西洋參大廈,西至天沐溫泉旅游度假區,沿途經過車臥島、麾艮、北崖子、田家床、趙家床、鄒家床等村莊,串聯起沿途的自然資源、文旅產業,是張家產鎮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大動脈”。
文旅融合,交通先行。2023年,張家產鎮對天沐路進行升級改造,項目實施采取“公路+文旅”模式,對道路全線進行拓寬,并多層次綠化、彩化。
路寬了,致富之路也寬了。新修整的天沐路舒展延伸、四通八達,極大改善了出行條件,游客可驅車或乘車直達各個文旅項目,串成文旅融合產業鏈,形成4公里內循環,為張家產鎮文旅融合發提供展交通保障,為鄉村振興夯實基礎。
隨著2023年底萊西至榮成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位于張家產鎮的文登南站作為其中一站,距天沐路沿路文旅項目僅5-10分鐘車程,逐步釋放出鐵路獨有的“大交通”與“大客流”優勢,提升了旅游客源多樣化,高鐵“牽手”文旅,在張家產鎮掀起一輪文旅新熱潮。
張家產鎮構建起“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的旅游交通體系,讓文旅高質量發展駛上“快速路”。張家產鎮以路為媒,加強文旅產業規劃布局,積極挖掘本土特色文旅資源,推動道路沿線村莊的聯動發展,進一步豐富區域文旅產業業態,打造吃住游娛購一體化的村落景區,文旅產業生機勃勃。
民宿集群效應凸顯 聚合“住”力鄉村振興
張家產鎮擁有優質獨特的天然溫泉資源,“到天沐泡溫泉”已成為當下時尚的旅游方式。以“溫泉康養”賦能全域旅游,在“頭雁”天沐溫泉旅游度假區引領下,張家產鎮民宿產業快速興起,鄒家床村特色鄉村民宿、昌陽民宿園、道地西洋參康養度假酒店等如雨后春筍拔節而起,不同的民宿開展差異經營,形成規模效益,“引客入影”初見成效,“熱湯”變“金湯”。
“每逢節假日,村里總能吸引到天沐溫泉泡泉的游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讓我們這個小山村熱鬧了起來。”鄒家床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畢可杰介紹說,鄒家床村盤活村中閑置房屋、土地等“沉睡”資源,發展“民宿+”業態,推出燒烤、垂釣、閱讀、網紅打卡等豐富的人文體驗鄉村文旅產品,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產品服務。同時,發展民宿、餐飲產業為鄒家床村集體帶來租金和分紅收入,還吸納了村民就業,通過“旅游+特色農業”,促進村里的農產品銷售,為村民打開創收新路子,把家門口的溫泉資源變為實實在在的百姓福祉。
鄒家床村村民田曉麗在村里開的民宿上班,她開心地說:“我原來一直在外面打零工,現在好了,我在村里開的民宿打掃衛生,每個月就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既解決了工作又能照顧家里。”
同樣,在距離天沐溫泉不遠的北崖子村昌陽民宿園內,古風古韻的民宿掩映在綠野之間,青山相待,靜謐清幽,成為來張家產鎮度假休閑的理想之選。
“這里風景美,交通方便,還自帶天沐溫泉資源和西洋參文化流量。”昌陽民宿園負責人王洪永瞄準張家產鎮的地理優勢和康養文化,盤活北崖子村閑置民房改造為精品民宿,結合古村落的鄉村特色和記憶元素,開辟了14棟民房,25個房間,另外還打造了中草藥采摘基地,把中草藥康養納入到園區體驗當中。青山綠水間思憶鄉愁,既滿足了王洪永的人生追求,又帶動了旅游發展。
一池溫泉水激活一座城,也激活了一條文旅產業鏈,百姓的好日子“熱氣騰騰”。
旅游亮點大放異彩 帶動推進和合共榮
美食歷來是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鄉村美食旅游,在當下人們“吃文化、吃特色、吃新鮮”的飲食風尚中應運而生,以其美味、新鮮、樸實、親切、天然的優勢留住了游客腳步。
張家產鎮好山好水孕育出的農特產品綠色健康,做深做好美食文章必定大有可為,張家產鎮自然而然地找到了美食發展“密碼”。作為西洋參小鎮,張家產鎮充分挖掘西洋參的養生價值和文化內涵,結合膳食養生的理念,恒參舫西洋參主題餐廳、昌陽酒店創新推出西洋參鯽魚湯、秘制西洋參、俄式酥炸西洋參、西洋參紅糖酥餅、西洋參雞湯、參情相伴等全套西洋參養生菜品,打造出西洋參特色美食品牌。一道道特色西洋參佳肴,不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食品,而是作為一種康養文化,抓住了旅游人群的胃,讓旅游變得回“味”無窮,實現食客變游客、流量變“留量”,激發了“食帶游、食帶住、食帶購、食帶娛”的帶動效應,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合作氛圍。
除了養生宴,川香石鍋魚、老陳石鍋魚、特色·鄉村石鍋魚、參泉間·西洋參主題餐廳等特色飯館內藏著數不盡的美食,石鍋魚、雞火鍋、酸菜魚、麻辣蝦、麻辣雞、臘豬蹄、脆皮烤乳豬、柴火燉花鰱魚等菜肴保留著小鎮獨特的味道,積攢了一批回頭客,一撥撥市民和游客紛至沓來,小餐館生意紅火。
不僅美食成為張家產鎮的旅游亮點,如今,張家產鎮多了一處能挑戰自我、釋放壓力的地方。在梧桐產業園內,車手們在專業化賽車道上極速前進,盡情馳騁,一場堪稱速度與激情的電影片段在此上演。
今年,由鳳棲汽車俱樂部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四海卡丁車項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體驗卡丁車的歡樂冒險,成為推動張家產旅游發展新的因子。
“我們幾個喜歡熱愛汽車和汽車文化的人一起打造了這個項目,項目總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以卡丁車競技休閑娛樂活動為主,場地內還設置了咖啡休閑區等,運動之余,在這里愜意地休閑,全身心放松體會運動潮流的氛圍。”四海卡丁車俱樂部工作人員叢祖奇介紹說。
市民侯世超在體驗了卡丁車項目后興奮地表示:“這是一個屬于熱衷速度、喜愛競技的年輕人的卡丁車樂園,玩兩圈后覺得很刺激流暢,也非常解壓。”
以文為骨、以旅為實,兩者融合并進。一條橫貫各村的旅游線路輻射全鎮,一座座文旅項目點綴其中,讓張家產鎮文旅融合發展底氣十足。張家產鎮正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
(記者:于寧 史雅斐 編審:劉觀達 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