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榮成市好運角旅游度假區所轄龍眼港出口加工區工業園里,榮成成山200兆瓦/400兆瓦時共享儲能項目現場建設火熱。截至目前,121個箱體電池艙完成基礎澆筑95個,61個PCS艙已完成46個,土建工程累計完成70%。
作為納入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榮成成山共享儲能項目也是我市首個新型儲能項目,單體裝機規模目前為膠東最大。繼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全面發電后,新型儲能將為我市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型儲能是我市構建“3+1”場景協同運行儲能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具體來說,該體系即重點布局發展以抽水蓄能、磷酸鐵鋰電池儲能和壓縮空氣儲能、液流儲能、二氧化碳儲能等長時儲能為電力調節主體,以風光電生產、海水淡化、海水原位制氫一體化新能源生產消納體系為補充,“3+1”技術應用場景耦合運行的新型電力服務保障系統,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比例接入、高質量發展。
施工人員在進行PCS升壓艙基礎鋼筋綁扎、模板支護
“抽水蓄能屬于物理儲能,榮成成山共享儲能項目則屬于化學儲能中的電池儲能。就像接在電網上的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將風力、光伏發出的剩余電力儲存起來,實現‘錯峰收儲’‘移峰填谷’的作用。電池儲能響應速度可達毫秒級,打開開關就能即發即用。”項目建設單位、北京京能國際綜合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琪介紹。
200兆瓦/400兆瓦時磷酸鐵鋰電池儲能設備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據介紹,該設備充電一次可儲存40萬千瓦時電量,相當于6萬家庭一天的用電量;最快兩小時可以蓄滿,充放電系統效率為85%;年可消納新能源電量約2億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節約標煤消費約6.4萬噸。
項目EPC承包方中電建核電公司負責人劉興振說,該項目于9月底開工建設,預計年底就能具備投運條件。據了解,周期短、響應快、配置靈活等,正是電池儲能項目的優勢所在。電池儲能采取分散布置、集中投制的方式,配置比較靈活,單體規模從幾兆瓦到幾千兆瓦不等,該項目200兆瓦/400兆瓦時的裝機量在全省屬于中大型規模。由于建設采用模塊化設計,單個項目建設工期在半年以內。
“建設中,我們還進行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創新探索。”王琪介紹,榮成成山共享儲能項目計劃部署一套1兆瓦/2兆瓦時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通過對鈉離子電池的應用測試及數據積累分析,為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領域的大規模應用打下數據基礎。
雖然電池儲能近幾年才起步,但發展勢頭迅猛,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建設標準。王琪介紹,項目采用了Pack級消防系統,實現對電池模組級別滅火的解決方案。此外,采用1500伏電壓等級構網型模塊化儲能變流器(PCS)和全國產化能量管理系統(EMS),也將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我市海陸風光資源富足,建有一定規模的光伏、風能等新能源發電設備。但與火電相比,新能源發電存在不穩定、間歇性的問題,導致一定的棄風棄光現象。具有儲蓄、調峰、調頻的儲能項目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從而優化電力系統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
目前,國家和山東省出臺了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加速推進儲能相關標準體系的建設。今年上半年,《威海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出臺,我市將推進蓄能設施建設納入重點任務。今年以來,我市已爭取4個儲能項目納入全省示范項目庫,在項目個數、總裝機容量上均位居全省前列。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3+1”儲能體系計劃到2025年基本形成。屆時,儲能規模將達到330萬千瓦,支撐我市“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2200萬千瓦的增量,相當于減少標煤約8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2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32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約1.1萬噸。(Hi威?蛻舳擞浾 杜曉瑩 文/圖 通訊員 郭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