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蕪湖造船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項目建設速度再次“刷新”——辦公樓維修及船體綜合車間、綜合倉庫基礎施工基本完工,明年3月份計劃竣工投產。據了解,項目達產后年產值預計可達50億元。
今年以來,經區全面實施“1369”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年,深入實施“1+9+9”項目推進計劃,培育壯大海工裝備、臨港物流、創新經濟三大特色產業集群,90個重點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前三季度,經區生產總值284.7億元,同比增長4.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1.3億元,同比增長5.6%;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5.2億元,同比增長100.2%。
存量變革、增量崛起 打造高端產業聚集帶
眼下,位于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5號碼頭區域,停靠著一個多功能海上服務平臺和三艘在建船舶。目前,企業已實現造船產品從常規船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轉型升級。
“我們現在有17艘高端客滾船訂單,合同金額150億元,生產周期排到了2028年,訂單數量位居世界細分領域第一。”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7.5億元,比去年增加10億元。今年,企業已實施總投資6億元的升級改造項目。
骨干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脊梁”。為抓好存量變革,經區制定骨干企業膨脹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大科技賦能、數字賦能、資本賦能和梯次培育力度。今年,經區3家企業營收將突破30億元,擁有4個市級重點膨脹項目和2個重點后備項目,全年升規納統單位達到118家以上。
而聚焦增量崛起,經區今年重點實施總投資295.7億元的省市縣三級重點項目90個,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完成投資占年度計劃的90%。其中省級重點項目21個,總投資129.3億元,當年可完成投資60億元,項目個數、總投資、年度計劃投資均創新高。
泓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計劃2024年年底完成一期項目建設并投產,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萊特高端游艇二期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實現產值2億元,計劃2024年年底前投產運營……通過“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中韓自貿區產業園的高端裝備制造區正逐步成長為百億級高端裝備制造集群,這里已經聚集豪頓華、賽科泵業、華東數控、百圣源等一大批制造業骨干企業,高端產業聚集帶已經成形。
專業園區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載體。如今,經區已經打造了中韓自貿區實體產業園、海工裝備產業園、臨港物流產業園、智慧谷服務貿易產業園、都市新型精致產業園、泊于工業園六大園區。
“經過三年的持續建設,園區基礎配套基本完善,已全面進入產業培育期。”經區項目推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產業園內奇瑞蕪船等總投資220億元的45個優質產業項目正抓緊建設,樂家激光傳感器等18個產業項目年內投產運營。未來3到5年,園區產值將突破300億元,在經區中部隆起先進制造業高地。
抓龍頭、強支柱 29個產業項目簽約落地
“目前項目7.1萬平方米的車間及研發區域主體已全部完工,我們有信心在威海打造北方最大、世界一流的海底電纜生產基地。”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海底電纜生產基地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工啟動后經區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務保障。
山東電工電氣項目是經區招大引強的生動縮影。在去年得知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有布局新能源、海上風電的計劃后,經區成立專業招商團隊對接,在6個月內數次修改方案并進行20余趟互訪洽談。最終,僅用半年時間簽訂投資協議,該項目也成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重組成立以來的首個重大投資項目。
“龍頭”落地后,經區又迅速制定招商圖譜。廣拓渠道搜集招商信息,主動對接中國疏浚協會、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等專業協會,向海工領域上百家會員單位廣發“英雄帖”,錨定產業鏈企業重點出擊。
“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領導小組引領作用,構建招商促進中心與3家國有企業、多個區直部門協同聯動的‘1+3+N’招商體制機制,實現資源共享、效率提升。”經區招商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高端船舶、海洋工程、風電設備、配套零部件制造項目招引為主攻方向,經區以盤活碼頭資源為著力點,促成山東電工電氣海纜基地、蕪湖造船綠色海工產業基地等項目落地建設,筑基產業發展龍頭。
依托奔騰港碼頭及腹地資源,經區加速港口腹地提檔升級,布局海上風電新能源運維裝備、運維母港及海工智能裝備制造基地,吸引云洲無人船艇、海潮船舶配件制造項目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地。
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經區突出抓龍頭、強支柱,持續健全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呈現出產業聚集蓄勢賦能,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良好態勢。目前,經區已促成投資20億元的蕪船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22億元的招商局金陵船廠增資、10億元的泓淋電力新能源產業園等29個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總投資約139.7億元,落地項目同比提高45%。儲備投資12億元的高端功率器件及半導體產業園等30個重點在談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