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僅兩年,主攻太陽能研發生產的威海隆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占有率達到60%!“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刷新,預計到今年底,市場占有率有望突破80%。”公司總經理孔令文信心十足地說。
從60%擴大到80%,隆光一路“狂飆”的發展底氣,要從一塊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說起。
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是太陽能電池市場最熱銷的品類,也是隆光的明星產品之一。“依托研發團隊,我們擁有一套成熟的薄膜生產技術,所生產的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位于行業前列。僅這一個單品,創造的效益就占了企業近一半的總營收。”孔令文帶記者走進生產車間,只見一塊塊導電玻璃在機械手的配合下,歷經磨邊、水洗、劃線、鍍膜等數道工序后,“變身”為整塊的太陽能板。目前生產線24小時有條不紊地運轉,每月能生產35000塊1275mm×700mm規格非晶硅膜電池。
工人正在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手握“金剛鉆”的隆光愈發感受到沖擊:技術革新加快,薄膜優勢有所下降。
轉型成為擺在隆光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審時度勢之下,隆光轉變發展思路,在穩固現有訂單產能的基礎上,將發展關鍵點落在研究極具市場潛力的鈣鈦礦薄膜電池上。
“與傳統晶硅電池相比,鈣鈦礦薄膜電池能夠吸收更廣泛的光波,提高太陽能利用率;在弱光條件下仍能保持較高的發電效率,且能量轉換過程損耗低。這一特點使其附加值更高。”孔令文介紹,鈣鈦礦材料儲量豐富,且電池加工過程的能耗和環境影響均較低。
思路敲定,隆光開跑“晉級”之路——研發鈣鈦礦薄膜電池。為順利完成新品研發,隆光邀請山東大學(威海)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研發團隊,共同推進、攻克技術研發中遇到的痛點、難點。目前,已完成了2平方厘米鈣鈦礦組件制備。
創新是企業轉型發展之路上必經的中轉站、加油站,深耕光伏領域十余年的孔令文深諳這個道理:光伏行業技術革新迭代速度很快,固守原有成績難以實現長遠發展,必須保持危機意識,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引領企業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
今年,隆光計劃完成550mm×650mm規格的鈣鈦礦薄膜電池制備,并在一年內實現產業化,用于替代目前生產的非晶硅薄膜電池,完成產業升級,屆時市場占有率將達到80%。(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文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