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工信廳公布了2024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臨港區的威海永康明膠有限公司、威海威高漢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子和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業入選新認定企業名單,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威海金威化學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企業通過復核。截至目前,臨港區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達到52家。
近年來,臨港區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節節攀高,已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走好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之路,離不開企業搶抓行業賽道的創新突破,也得益于臨港區對中小企業的持續培育。
注重客戶反饋 打出自主創新牌
6月24日,走進威海子和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廠區,一輛集裝箱貨車正在裝車。“我們的車間已經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趕工,目前的訂單已排到了年底。”子和智能車間主任叢超說。
子和智能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成熟戶外休閑產品公司,經過10年研發升級,目前已經擁有遠征者、旅行家等系列車型,并且正在不斷地進行研發突破。
“我們剛剛往澳洲發送了兩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房車車型,想看看客戶反饋怎么樣,能否打開新的市場。”子和智能研發總監谷海明說。
合作研發和市場調研是子和智能多年屹立不倒的“制勝法寶”。子和智能從成立之初就注重與國際接軌,通過參加國內外的房車展覽,與國際房車企業和經銷商展開直接對話,收集國際市場消費者的喜好,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和研發生產。
雙方的緊密合作保證了子和智能的話語權。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公司與合作伙伴平等地進行探討和改進。同時,為了保證產品差異性,子和智能對合作方的態度是“針對一家客戶產品的設計特色,絕對不會應用到另一家”。
為了保持企業自身創新能力,子和智能打造了一支平均年齡35歲的研發隊伍,從輕量化、底盤穩固度、車內大空間等多維度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以遠征者500為例,初代產品有2噸,后來我們在保證產品質量上減重了400千克,顧客體驗感也在得到進一步提升。”谷海明說。
設計上尋求性價比,生產上堅持標準化。谷海明介紹,子和智能超過80%的零部件都是自己生產的,實現生產全程可追溯。
因為產品質量過硬,子和智能收獲海外客戶的一致認可,僅澳洲客戶就從原來的1個增長到5個,市場份額也在逐漸提高。
目前,子和智能的產品已經銷往美國、加拿大、荷蘭等歐美地區,國內銷售覆蓋全國,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的經銷商也紛紛發來長期合作的訂單。“我們的研發速度保持在每年10個車型,現已擁有1項發明專利,還有2項正在申報過程中,同時擁有近20個實用新型專利、30多個外觀設計專利。”谷海明說。
除拖掛房車之外,公司的智能救援掛車、戶外休閑裝備、野營帳篷掛車、游艇掛車、游艇、汽車配件等應有盡有。隨著國內房車市場熱潮的襲來,子和智能敏銳地抓住這片“藍海”,進行詳盡的市場調研,對產品進行本土化改進,推動實現國際國內市場“兩條腿走路”。
梯次培育 推動企業量質雙提升
“臨港區此次新增的專精特新企業涵蓋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醫藥醫療器械、生物科技等領域,產品在眾多細分領域擁有絕對競爭優勢,我們在組織申報過程中也不斷提供幫助。”臨港區經濟發展局高新技術產業科相關負責人說。
中小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中小企業中最具創新潛能的主體,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生力軍。今年以來,臨港區已獲批2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薦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搭建起全區中小企業成長的“金字塔”。
近年來,臨港區堅持梯次培育,瞄準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之路,著力實施中小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大力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方向、全區優勢明顯的行業領域,建立創新型、專精特新、“小巨人”3個培育庫,涵蓋120余家企業,對企業分層建檔、分類培育,緊盯“入庫”窗口期,依托優質中小企業梯次培育平臺,分類指導企業提報數據信息、實施入庫,壯大“高成長創新型”企業隊伍。
在企業申報過程中,工作人員化身入庫培育“參謀員”和申報認定“輔導員”,積極開展“一對一”“點對點”輔導,幫助企業進一步吃透申報政策,及時解決難點問題,實現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質量“雙提升”。
臨港區還注重營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的政策環境,通過日常走訪,加強各級獎補政策宣講,集聚政策和資源要素,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在特定領域“鍛長板”,擁有自己的“金剛鉆”,在產業鏈中形成獨特優勢,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和需求,持續加大企業梯次培育力度,助力企業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引領帶動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臨港區經濟發展局高新技術產業科相關負責人表示。(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劉鵬雪 通訊員 劉昭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