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記者從市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威海市堅持將科技創新鏈與金融資本鏈融合發展作為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實施了一系列融資惠企政策,全力打造覆蓋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譚遠國介紹,2023年以來,威海市累計撬動14家銀行為企業發放科技成果貸款51.13億元。其中,純信用貸款39.26億元,惠及企業719家,為87家企業爭取利息補貼884萬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40%,有力支撐了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在完善政策體系方面,威海市引導金融機構敢于為“早、小”科技型企業提供信貸支持,支持金融機構向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專項科技成果轉化貸款,即“魯科貸”,并給予企業一次貼息支持,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據介紹,如果該筆貸款發生風險,企業無法歸還“魯科貸”本金,省市兩級財政將聯動向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提供不少于損失本金的70%作為風險補償,而如果這筆貸款支持的是早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那么省市兩級貸款風險補償比例最高可達90%。
“對2020年12月16日后備案的,企業可從備案成功的貸款中任選一筆申請省級貼息補助,補助標準為企業實際支付貸款利息的40%,每家企業最高貼息50萬元,只享受一次。”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李世強說。
威海市還堅持科技金融政策的互補聯動,針對貸款支持團隊難、貸款支持周期短等瓶頸,出臺系列靈活運用科技股權政策。例如“撥投結合”政策,威海市相關部門先以“撥”的形式將無償的財政補助資金撥付至創新項目承擔企業,同時再以“投”的方式,對項目企業進行科技股權投資,“撥投”并行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金融支持。
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慕洪亮說:“每年市級安排科技創新專項資金6000萬元,著力支持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研發、中小微升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各類科技獎補政策兌現,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
在構建市場化科技金融生態方面,我市不斷開拓金融機構了解項目的渠道,不定期組織“實地調研+現場路演”的科技創新項目推介活動,邀請金融機構走進孵化器、眾創空間,現場看項目,更深入了解企業科技創新和融資需求。
“我們將繼續探索開展科技金融服務效果評估,強化結果運用,推動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人民銀行威海市分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林琳說,截至11月31日,全市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536.44億元,同比增長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