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發射……”2月3日上午11時06分,隨著點火指令下達,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騰空升起,成功將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牽頭研制的通遙一體化衛星系統“威海壹號”01/02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國內首個面向海洋目標探測識別的通遙一體化衛星星座,也是威海市首次發射的衛星。

發射現場圖片。來源: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
“‘威海壹號’衛星單顆星重約95kg,采用太陽同步軌道,目前,01/02星已經在距離地球520公里的預定軌道上運行,開啟了太空之旅。在軌調試3到5天之后,就能向地面站傳回第一批遙感數據。”“威海壹號”總設計師羅清華介紹。
作為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海空天一體化天基海洋信息獲取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的關鍵成果,“威海壹號”衛星突破了智能星上處理、高速星地/星間激光通信、雙星協同遙感等多項關鍵技術,星上搭載星地/星間激光通信、高分辨率可見光相機等載荷,可以實現遠距離、大范圍海上目標遙感探測和識別,將為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海上維權執法、漁船管控和應急救援等提供重要支撐。
“威海壹號”副總指揮、項目技術負責人王晨旭說:“‘威海壹號’主要優勢在于:一傳輸速率快,星地激光通信載荷速率可達40Gbps,相當于每秒鐘可傳輸一部高清電影,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二是即時遙感,借助星間激光鏈路可以實現遠距離高清遙感信息的即時、高速回傳;三是智能識別準,將可見光數據和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終端信息進行融合,快速精準識別船舶身份信息和態勢,保證航運安全,支持海洋執法。”
衛星入軌后將開展星間激光通信、星間轉發遙測遙控等試驗,在軌驗證雙星協同遙感、即時遙感等關鍵技術,為未來衛星空間互聯提供重要參考。同時,為有效接收衛星遙感數據,支撐海洋天基遙感觀測及星地激光通信,在威海市和環翠區的大力支持下,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還牽頭在威海遠遙墩建成了國內首個微波/激光衛星綜合地面站。
“遠遙墩衛星地面接收站不僅能滿足此次發射的‘威海壹號’衛星的需要,未來還可服務于其他商業衛星,提供高質量的遙測、遙控和高速數據下載服務。”“威海壹號”衛星地面站設計和建設負責人李迎春說道。
山東是我國海洋經濟大省,海洋資源豐富。“威海壹號”的成功發射,將“高精尖”的衛星通信技術應用到海洋漁船監管、海洋災害預警、海上應急救援等實際工作中,標志著山東省監測海洋、治理海洋進入了科學管理的新階段。
“威海壹號”總指揮周志權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組建山東衛星海洋產業應用聯盟,把國內優勢的商業航天公司聚集到山東,聚集到威海,把我們現有的一些技術在山東落地,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我們應有貢獻。”
來源:閃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