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中心 > 圖片新聞 > 正文

沖擊“新材料之王”,威海引爆“要素巨變”
2024-04-24 09:53:16   來源:威海傳媒網   

4月23日,《齊魯晚報》2版整版刊發文章從一根頭發絲粗細的碳纖維,“拉”出一個戰略產業集群沖擊“新材料之王”,威海引爆“要素巨變”》。

在威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72.7%!不光超過山東其他城市,也超越了杭州(70%)、蘇州(52.7%)等新一線城市。一個地級市如何引爆“要素之變”,鍛造出這樣一個優質的產業結構?

4月18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威海,走進國內碳纖維龍頭——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這家企業從一個民營釣魚竿小廠,殺進產業鏈最上游的高性能碳纖維領域,也引爆了威海的碳纖維產業鏈。

新質生產力時代,威海正在將一根頭發絲粗細的碳纖維,“拉”出一個戰略產業集群,從全球最重要的漁具生產基地,轉型為中國碳纖維產業基地,沖擊“新材料之王”這個戰略高地。

一根魚竿里藏著“大國重材”

它,細如發絲、輕如鴻毛,簡簡單單一根“絲”,耐得住3000攝氏度的高溫,強度卻是鋼鐵的7—9倍,還耐酸耐腐蝕,具有超強的抗疲勞性——這就是被譽為“21世紀新材料之王”的碳纖維。

4月18日,在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展纖維”)展廳,董事長叢宗杰給記者現場展示了碳纖維的這種“極限拉扯”能力。

“一根絲的強度,能拉動一頭牛!”叢宗杰說。一名女記者現場測試,一根10米長的風電葉片碳梁,她單手就像拎包一樣拎起來了。

拓展纖維母公司——光威復材官網顯示,當風電葉片超過一定長度時,風電碳梁便以其重量輕、輕質高彈、剛度強成為葉片制造首選。目前,風電葉片碳梁是光威復材子公司光威能源新材料的主要業務。

這種極輕的重量,卻能抗極大強度的“極限減負”能力,讓碳纖維成為材料界的“黑色黃金”,它的身影常出現在高端體育裝備中,比如價格超過10萬元的碳纖維自行車。

央視大型工業紀錄片《棟梁之材》中,一束一米長的T1000級碳纖維重量僅0.5克,可以承擔500公斤重量,取筷子粗細的一束,就能拉動兩架C919國產大飛機。這種T1000級碳纖維,可以用在大型客機、運載火箭等國之重器的制造和眾多超級工程建設上。

叢宗杰說,拓展纖維的母公司光威復材,最初研發碳纖維,是拿來做釣魚竿的,結果遭遇國外從產品、技術到裝備的“三封鎖”。

現在,這家民營企業生產的碳纖維,從釣魚竿一下子應用到航空航天、軌道交通上。從一個民營小魚竿廠,到中國“碳纖維之王”,其爬坡歷程充滿了傳奇——

35年前,光威集團創始人陳光威接管了威海田村鎮一家瀕臨倒閉的鎮辦工廠,將業務轉為做魚竿。陳光威只有初中文憑,卻帶領團隊打破國外封鎖,成功研制出碳纖維材料,做出碳纖維魚竿。

關鍵是,一家民營企業,還能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這個過程中貸款27億元搞科研,把做漁具掙的錢,都投入碳纖維研發中,最終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使中國成為全球少數掌握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國家,由此改變世界碳纖維產業格局。

光威集團董事長陳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光威成立30多年來,只潛心做兩個產品:一是釣魚竿,二是碳纖維。我們花了15年時間聚焦碳纖維領域搞研發,先后投資30多億元。每一條生產線4萬多個零部件,會遇到2000多個問題,每個問題都要一一突破。”

正因為做了大多數民企都做不到的事,2005年,拓展纖維承擔的相關項目,通過國家863計劃項目驗收,正式成為碳纖維“國家隊”。2021年,拓展纖維首次申報中國質量獎即獲提名獎。

站在中國供應鏈安全、自主、可控的關鍵點位上,新材料,不光是大國競爭的利器,也成為區域競跑的關鍵賽道。

2021年,威海為了集中突破碳纖維全產業鏈共性技術,以光威復材為依托,匯集國內頂尖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成立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集聚100多名碳纖維領域高端人才,解決了很多碳纖維復合材料的“中國芯”和“卡脖子”問題。

這一年,光威復材被山東省確定為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鏈主企業,進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材料產業也被納入山東省“十強”產業生態布局。目前,光威復材已擁有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兩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從鏈式招商到“精明增長”

那么,光威復材這家鏈主企業,如何引燃威海精心布局的又一條產業新賽道?

目前,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鏈被列入威海七大產業集群之一,也是威海初步形成的10條優勢產業鏈之一。

在產業鏈打造上,威海有聞名全國的“代表作”。2015年,在鍛造“全球打印機之都”的過程中,威海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產業鏈招商方法論,創新性、高效率地配置生產要素。現在,威海又在用這套方法論,來打造高性能碳纖維及復材產業集群。

2015年,由政府主導建設,威海成立了碳纖維產業園。在這個產業園,每個項目都能找到上下游企業。碳纖維產業園的二期民用復材項目中,富碳科技、庚鑫房車、光軒新材料等企業,先后“卡位入鏈”。

光軒新材料的產品為高精尖樹脂,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一些高端工業領域,都會用到這種黏合劑。2022年10月,光軒新材料入鏈進園,向上可從拓展纖維購買碳纖維材料,向下可將產品供應園內多家碳纖維制品廠,投產不到一年,本地客戶就升至三成以上。

2023年入駐的房車制造公司威海庚鑫旅居,房車殼體及部分結構件使用的是碳纖維及其他纖維復材,整車重量比傳統車大幅減輕,所需復材基本就地配套,在產業園內采購,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生產無人機螺旋槳的山東錕動動力2023年落戶,入園后快速壯大,現在正在和中航工業南航(深圳)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碳纖維螺旋槳制品,以達到懸停時間最長、能耗最低效果。

產業鏈招商的精準卡位,促使越來越多產業鏈上的企業和相關項目落戶威海。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碳纖維產業園已集聚碳纖維復材產業鏈規上企業50余家,帶動威海市碳纖維產業實現營收270多億元。

目前,威海擁有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生產企業200余家,高端領域碳纖維供應量占全國的70%以上,已形成全產業鏈研發生產能力。

記者注意到,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上,威海提出“精明增長”的發展思路,具體就是把優勢產業鏈“做精做細”。

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備工藝復雜,堪比芯片,如何在千噸級生產線上穩定生產,才是真正的考驗。任何一個小誤差,都會導致材料性能偏差,需要對生產過程嚴格把控。

在計量檢測這個關鍵環節,威海煞費苦心打造了一把趁手的“利器”。2017年1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同意,在威海市籌建國家碳纖維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以下簡稱“國碳中心”)。國碳中心是全國第21家、山東省第2家,也是山東省第一家依托地市級計量技術機構,獲批籌建的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國家級計量測試中心能在“家門口”落地,這對把控產業“精度”、提升產業鏈質量起到關鍵作用。

鏈接“鏈主企業”走強強聯合路子

站在國內碳纖維產業技術制高點上,威海怎么將碳纖維這個戰略新興產業打出爆發力?

2023年6月,威海市工信局在回復威海市人大代表、光威復材董事長盧釗鈞《關于加快碳纖維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中寫道——

“圍繞風電能源、軌道交通、壓力容器等重點領域,加快推動與乳山風電基地、煙臺蓬萊海上風電基地對接,加強與中車青島四方等國內軌道交通龍頭企業合作,推進與濰柴動力、中通客車等龍頭企業儲能氫氣瓶項目合作,拓展碳纖維在民用領域應用。”

這個回復,體現了威海發展碳纖維這個“新材料之王”的解題思路:走強強聯合路子,主戰場直指山東制造業龍頭——

濰柴動力,山東高端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中車四方,青島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中通客車,聊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鏈主企業。這些鏈主企業都有一些共同特質:創新研發能力非常強,產業生態體系完備,產品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

威海碳纖維產業和這些產業樞紐合作,雙方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再進行市場轉化,促使龍頭企業深度產業升級。雙向拉動、高效轉化下,急速放大產能,加速碳纖維產業集群的發展。

這也意味著,材料領域的創新,只有和應用端的產業創新強耦合,高效融合、雙向拉動,才能讓新動能涌流、迸發。

公開報道顯示,作為山東省三大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乳山已成為省內在建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煙臺蓬萊海上風電基地,先后引進東方電氣、上海電氣、華能、中廣核等項目,意圖以國內最大產能,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園區。

按照《山東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21—2030年)》,“十四五”期間,山東海上風電項目開工總規模1000萬千瓦左右,建設投資1000億元左右,帶動風電裝備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到2030年,山東具備條件的海上風電規劃場址“應建盡建”,邁入全國海上風電發展第一方陣。

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頂層設計下,山東聚焦“雙碳”目標任務,以海上風電規模化開發為契機,打開了新的產業空間,也讓威海碳纖維產業發展拿到“高能劇本”。

一座“精致城市”實現“要素之變”

拓展纖維及母公司光威復材,正是威海民企“做精做優”的樣本。

威海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威海市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總數達到45.3萬戶;全市擁有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企業712家,其中民企占比超過97%。

這支民企大軍中,光威從一個民營小魚竿廠,成長為航空航天國防用碳纖維絕對主力軍;威高從一個生產輸液器的村鎮小廠,發展成為國內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行業龍頭企業;威達將一個鉆夾頭的產銷量做到世界第一;天潤工業60多年深耕曲軸主業,做到國內第一、世界第二……

“隱形冠軍”林立,助力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再轉化到對人才的吸引力上。目前,威海擁有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北京交通大學(威海)等11所高等院校。對一個常住人口291萬的地級市來說,這樣的高校資源成為產業發展的絕對優勢。

近年來,畢業生留威率持續提升,威海市人才資源總量突破66萬人,列中國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第43位、山東第4位。

這個地級市高配版“人才鏈”,耦合威海的產業鏈、創新鏈,有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轉型。

2024年,威海先進制造業項目數量實現六連增,由2019年的96個、2020年的103個,大幅增加到2024年的499個。威海在全省首創實體化運行“專精特新”企業加速中心,擁有高新技術企業超17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80家,建有各類研發平臺總數達1237家。

一個人口不到300萬、全國聞名的“精致城市”,就這樣一步步發生“要素之變”,變成一個創新資源富集的城市。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東城路夜市開市時間定了!
下一篇:沙雕節、卡通公園、乒乓聯賽……“五一”逛威海南海,攻略來啦

魯公網安備 3710030200017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2

威海廣播電視臺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 魯備200900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魯ICP備06041465號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郵箱:whcmw2009@126.com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631-5191950

網站熱線:0631-5191412  網絡實名:威海傳媒網  網絡設計/系統支持:威海傳媒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精品久久人人做人人爽综合| 天天久久综合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 综合 第五页| 奇米综合四色77777久久|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在线|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俺也去|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99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免费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 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