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上午,“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陜西西安開幕。會上,教育部、國家文物局為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威海市劉公島管理委員會、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山東大學相關負責人在活動現場接牌。
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國家文物局批準設立的國家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平臺,按照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旨在發揮高校優勢,整合各方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創新性、示范性、引領性的紅色資源研究高地、革命文物保護利用高端智庫、革命文化學術交流重要平臺、紅色資源共建共享中心,構建多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革命文物研究新格局,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2年4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啟動開展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建設工作,經組織推薦、現場答辯、實地考察、專家評議環節,遴選產生20家。2024年3月14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名單,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與山東大學聯合申報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山東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成功入選。
目前,中心工作已經全面啟動。17日上午,劉公島上“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現場,由威海市劉公島管理委員會、天津市濱海新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山東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天津市濱海新區文物保護與旅游服務中心、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承辦的“海上國門——大沽口炮臺近代抗爭史”展在劉公島演武廳前舉行了開幕式。
此次授牌是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山東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工作的新起點,中心將充分發揮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始終堅持以革命文物為主線,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化為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生動教材。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