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今年以來,高新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人才工作重要指示,堅持聚焦“1152”、做強“西展新核心”目標定位,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以產業聚人才、以人才促產業,從全方位政策體系、多維度平臺搭建、專業化配套服務等方面發力,不斷加強人才引育創新,持續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推動全區高層次人才數量進一步提升,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聚焦產業需求 聚力鏈式引才
2022年,博士畢業的于長江來到高新區,就職于國內醫療器械領域龍頭企業威高集團。近一年的時間里,他在企業如魚得水,威高集團所提供的高端發展平臺,以及高新區優質的人才發展環境、完善的人才政策、貼心的政府服務和各項保障措施,都讓他堅定了在高新區扎根的決心。
“就拿最近的一件事說吧,我申請博新計劃,區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提前主動與我取得聯系,告訴我可以提前提交材料,他們幫助我修改完善,這讓我切實感到高新區對于人才工作的重視。”于長江說。

“訂單教育”被新華社、中國組織人事報等報道
2022年,高新區緊扣產業需求,打通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關鍵“堵點”,全面打造人才發展戰略高地,實現了高端人才、青年人才數量雙提升。
在高層次人才方面,突出領軍人才項目,以人才工程為牽引,做大增量實現重點突破。全年新增市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7人,其中國家級人才4名,數量全市占比21%,位居第一;新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9名,數量為歷年之最,占全市29%,位居第一。
在青年人才方面,用好高校和職教兩個陣地,加強青年人才集聚,重點在本地高校學生留威、青年技能人才培育上發力,新引進、培養青年人才3889人,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占全市四分之一。威高集團與駐區高校合作辦學“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的做法,先后被新華社、《中國組織人事報》報道。
強化人才對接 發揮最大效能
2022年,高新區不斷做強人才品牌,實現人才對接、作用發揮質量雙提升。

依托“英創會”,舉辦海洋電子信息峰會,推動校企合作項目4個
在強化人才對接方面,依托“英創會”,會同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綜合研究中心、海信院等專業平臺,舉辦“海洋電子信息與智能裝備發展大會暨第三屆海洋電子信息創新峰會”,邀請行業主管部門領導、高校專家學者等60余人參會,推動克萊特風機與吉林大學張成春團隊、未來機器人與浙江大學冷建興團隊等合作項目4個,將全面提升涉海企業技術水平,預計將新增銷售收入過億元。
在促進人才作用發揮方面,圍繞市人才政策“五進”有關要求,重點組織開展人才政策服務進平臺、進高校,先后組織重點企業赴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等駐區高校,推介人才政策及企業需求,達成就業合作意向80余個;打造人才服務品牌,匯聚10家行業重點企業、科研平臺以及金融、醫療、教育機構,成立高新區首個人才服務聯盟-醫療器械人才服務聯盟,先后組織開展人才政策宣講、人才需求對接等多項活動,服務企業人才200多人,全方位為人才發揮自身作用保駕護航。
厚植人才沃土 賦能人才發展
引進人才是基礎,留住人才是關鍵。為此,高新區在優化服務保障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健全制度、完善保障,用服務為人才的成長發展保駕護航,實現政策支持、人才選樹效果雙提升。
在優化政策支持方面,圍繞全省“2+N”雁陣格局,正在爭取把醫療器械產業作為全市特色人才集聚高地建設規劃的核心內容,爭取更多醫療器械產業人才支持政策。制定《關于鼓勵社會力量引進高層次人才的獎勵辦法》,持續提升企業自主引才活力,全年爭取省級以上人才支持資金3000余萬元。

新北洋董事長叢強滋獲第二屆山東省杰出人才提名獎
在選樹人才典型方面,積極推薦新北洋董事長叢強滋申報并入選威海市唯一一名第二批齊魯杰出人才提名獎;推薦威高集團作為全市唯一企業代表獲評山東省人才工作單位;對齊魯首席技師谷大偉、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呂楊等人才事跡在《黨建新視線》進行宣傳;威高閆順杰獲全省博士后創新大賽金獎,實現歷史性突破。
深挖潛力 強化人力支撐
為提升人才對產業發展貢獻度,高新區實施“高端人才領航工程”,圍繞醫療器械、打印機等產業鏈條,建立“企業需求”“人才供給”“服務專員”3張清單,暢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截至目前,52名高層次人才申報7大類省級以上重點人才項目,19人次獲得省級以上人才項目支持,全市最多,創歷史最好成績;開發科研助理崗位近千個,吸納應屆畢業生324人,完成預期目標的108%,受到科技部感謝表揚。
同時,高新區實施“技能人才提升工程”,充分發揮用才主體的主導作用,深化職稱評審改革。推進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年內新增備案企業21家,新增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734人,占新增技能人才總數的83%,其中,新增齊魯首席技師1人、威海市首席技師1人、威海市有突出貢獻技師3人。舉辦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活動3場,帶動各行業企業開展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培訓技能人才1827人次,全區各類技能人才總量達7.8萬余人。
塑造青年人才友好發展生態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22年,高新區緊密遵循“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的工作總基調,全面推進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各項工作走深走實,為選擇在高新區發展的青年人才提供一片恣意翱翔的天空。

打造青年友好社區
高新區實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圍繞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示范區,組織企業、園區與駐區高校“雙走進”活動6次,著力提升“才聚高新區 智慧向未來”——名校直通車品牌吸附力,組織200多家區內重點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多渠道、多層次招引高校畢業生,累計發布招聘崗位信息1.2萬余個。截至12月底,新增博士51人,完成率510%;碩士333人,完成率126.62%;大學生3505人,完成率109.9%,四區排名第一;保障各類用工1萬余人。
2022年,高新區高標準出臺了《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實施方案》,涵蓋住房保障、就業創業、健康、教育等13個大方面,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鎮街、社區、陣地一體建設,2022年年內已申報青年友好社區4個,青年友好陣地5個,打造了歐樂坊商圈、興業社區等一批青年友好主場,其中興業社區作為全市推薦參選全省共青團城市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并申報全國青春社區,歐樂坊商圈入選山東省首批新興青年群體聚集區。

組織青年人才參觀園區
舉辦“青鳥看家鄉 筑夢向未來”青年觀摩活動,讓青年對家鄉產業集聚的良性發展生態,形成更加豐滿的認知;舉辦高新區校企地青年工作對接活動,與駐區高校就大學生創新創業、畢業生留威等主題開展對接,歸攏青年工作需求,形成工作方案;從管委層面與駐區高校簽訂共建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常態化對接溝通機制,有效凝聚校地力量,目前已組織企業、園區與駐區高校“雙走進”活動7次,形成“校地聯動、協同共建”的留才工作模式,助力青年成長成才,以合作促青年工作成效。
舉辦高新區首屆“最美青年”評選表揚活動,激勵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建功立業;青年友好陣地歐樂坊商圈與山東大學(威海)簽訂大學生創業培育協議,已有4支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辦公空間、便捷政務、培訓孵化等多樣服務,為青年創業引航;以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為抓手,廣泛推動青年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為載體,打造“青春心向黨”團建工作品牌,全年為廣大青年提供多樣化資源與服務等各類活動100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