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新區的優勢產業中,醫藥醫療器械產業發展非常突出,創新多、延伸廣、潛力大,產業集群快速崛起。那么高新區到底是如何推動這一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答案是:借力政策加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
威瑞外科是威高集團旗下一家專業的外科醫療器械公司,主要研發超聲刀、吻合器等醫療器械產品,每年,他們會對產品持續進行創新,需要經常折返濟南、上海、北京等地對產品進行審批檢驗。
和威瑞一樣,作為強監管行業,很多醫療器械從研發到產品上市,一般需要2到3年。為在“審批檢驗”上除去障礙,2022年,高新區依托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建立了全省首個創新醫療器械服務站,并成立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免費為企業提供醫療器械注冊資料預審、政策咨詢和“隨到隨檢”服務。
馬波 山東威瑞外科醫用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在基本1個月就能取得檢測報告,與之前相比,節省了2到3個月的時間,節約了綜合成本十幾萬元。”
朱子龍 威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副院長:“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醫療器械中44個通用參數的檢測能力和185種產品中2000多個參數的檢驗檢測能力,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為企業的70多個批次產品減免檢測費用將近30萬元。”
產業鏈要發展,還得有真金白銀的兜底政策。近日,禾木(中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傳出好消息,公司自主研發的藥物涂層顱內球囊導管已研發成功并獲得受理,如果順利進入創新審批通道,將會收到100萬元的創新獎勵資金。
張新波 禾木(中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創新意味著高投入、高風險,一個創新的產品從開始到上市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臨床資金,最簡單的一個臨床費用就是上達幾千萬元,有政府的這個支持,對企業來說有了充分的土壤,在這個土壤上企業會越走越遠。”
有了政策賦能,高新區已集聚醫療器械及醫藥企業150余家,從業人員3.5萬人,產品涵蓋醫用高分子材料、植入材料、醫療設備等21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20多萬個規格,在全球15大細分市場中11個領域保持領先,100多種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品牌價值等均處于領先水平。
好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創新人才的支撐。王海清是柏新醫療工程技術中心的一名高級經理,2010年加入公司至今,帶領出一支25人的研發技術團隊,重點研發血管內導管、鞘套裝等介入耗材和血壓傳感器、鎮痛藥盒等重癥耗材。
王海清 山東柏新醫療制品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中心高級經理:“我們致力于創新發展,公司目前已取得9項國內外發明專利,以及29項實用新型專利,我們目前有15款產品進入研發和注冊階段,已有2款產品通過創新申報,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我們能夠獲取到7個三類醫療器械的注冊證。”
“政策+服務”激活高新區了“醫字系”產業發展引擎,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品牌價值621億元,連續兩年位居山東省制造業園區品牌價值第一位;擁有潔瑞等2個中國馳名商標、山東省品牌產品8個,主持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46項,產品遠銷歐洲、東南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群規模近1000億元。
來源:區黨政辦公室
作者:周贊文 唐凱 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