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了2023年度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高新區山東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業通過省級認定,山東威瑞外科醫用制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通過省級復核。截至目前,高新區累計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達到114家,約占全市總數的22.7%,位列全市首位。
入選企業數量居全市首位,得益于高新區實施的企業梯次培育行動,即:龍頭企業引領帶動、骨干企業全面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提檔升級、低效能企業騰籠換鳥。
“區內專精特新企業較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制造業基礎雄厚。”高新區科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專精特新”企業分布的行業領域來看,八成集中在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時尚設計制造、新材料及應用制品、智能裝備等五大重點產業,他們不僅“高精尖”,還具有“高成長、高研發”的特點,因為掌握核心技術,在價值鏈上“分羹”不少。
本月,威海紐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PCR金標法檢測試劑存放裝置拿下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僅僅是企業創新路上的一個足跡。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發,紐普生物在快速體外診斷產品領域推動國產醫療器械替換進口產品,POCT快速體外診斷試劑盒在采樣現場即可分析,省去了標本在實驗室檢驗的復雜處理程序,能快速得到檢驗結果。去年,公司研發費用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達到12.24 %。
從科技孵化園到入駐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到位列國內體外診斷試劑快速診斷領域內第一梯隊,紐普生物的成長是高新區著力培育“專精特新”的縮影。
“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成長一批、壯大一批’的原則,高新區建立了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培育庫,構建梯度培育格局,讓小企業茁壯長成‘小巨人’。”高新區經發局相關負責人說。
怎樣讓更多企業“跳出來”,由一家普通企業長成“專精特新”?高新區把摸清優質中小企業底數作為第一步。據區經發局信息產業科科長程大道介紹,經發局首先與科創、稅務、統計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對接,摸清區內優質中小企業底數,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培育庫,對于初篩符合基本條件的企業,點對點通知到企業相關負責人,主動做好政策說明工作,提升企業申報積極性。
“認定標準包括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四類十三個指標,每個指標我們都會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比如有的企業缺少市場占有率的材料,我們會指導其通過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或者上下游企業等進行認定。”在項目申報過程中,部門不斷加大企業跟蹤服務力度,通過電話、微信、專家解疑等多種形式,指導企業通過工信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平臺完善申報材料,提高申報成功率。
去年一年,高新區新增3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到目前已新增50家。“超額”完成任務之余,新增名單中還涌現了不少新興產業的身影,他們雖然規模不大,但已在各自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每天服務商家超過40萬,日處理訂單量超過2000萬…… 威海領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我打”訂單打印發貨管理系統,讓海量的數據處理成為可能。該系統通過多級并發訂單同步處理技術、多層次分布式數據存儲架構及海量訂單實時檢索處理等核心技術,滿足商家高效訂單同步、快速篩單、批量打印發貨等訂單處理需求。在去年雙十一大促期間,通過“我打”打印發貨的包裹量約占全國郵政同期包裹總量的5%。
在協同創新、人才、服務等要素方面,高新區也不遺余力為“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和發展壯大厚植沃土。目前,區內建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共9家,孵化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2000多家,共建設各類高校科技創新機構135個,與北京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15所高校共建大學創新聯盟,持續支持優質中小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