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數字化智能工廠,通過引入自動立體倉庫,實現物料自動出庫;全區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供應鏈)2家,省級綠色工廠(供應鏈)8家,市級綠色工廠(供應鏈)16家……近日,記者采訪高新區工業企業時發現,企業正爭相通過技術改造促進生產方式數字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在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同時,讓工業“含金量”和“含綠量”并進。
3條智能化流水線讓激光、噴墨打印機各類配件增產提質,這是威海威創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打印機智能化生產流水線改造項目將“改”出的新動能。該項目位于富士康園區內,通過購置大型自動化注塑成型機、沖壓成型機等設備150臺套,提高激光、噴墨打印機等各類配件智能化生產水平,讓“廠中廠”模式的配套生產效率再加速。
而技改升級帶來的改變不止于此。“每一臺注塑成型機上還安裝廢氣收集裝置,再經由 VOCs催化燃燒裝置,有效凈化廢氣,保護環境。”項目負責人表示,此外,每一臺生產設備都在制造執行系統的“監控”下運行,能大大減少設備的等待停機時間,能耗可降低11%。
同樣忙著升級的畫面還出現在山東威高血液凈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透析器車間。高性能透析器膜組裝智能化核心技術改造升級項目設備已全部到位,目前智能化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形成年產700萬支高性能空心纖維透析器的生產能力。
從這條生產線走下的“人工腎”將有什么不同?據了解,該項目是定制生產線,購置進口智能化生產設備2臺(套),國產智能化生產設備30臺(套),新上1條全自動智能化膜組裝生產線,主要生產高通透析器和血濾器,產能將提升30%。更關鍵的是,對臨床患者而言,透析時間可以從4小時縮減到2.5小時。
在威海天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2023 年山東省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的商用車多電源供電系統及相關產品技術改造項目已正式投產,通過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35%,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9.95%以上。
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共“上新”了上百臺套智能表面貼裝設備、在線式AOI自動光學檢測設備等先進的智能化生產、檢測設備,預計形成年產相關產品30萬臺套的生產能力。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也在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公司生產的商用車多電源供電系統可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車輛能量來源單一、供電能力不足的問題,突破新能源車輛供電系統“卡脖子”關鍵技術,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并極大地提高能量變換效率,實現節能減排。
一幕幕工業技改提級的實踐,是高新區落實全省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生動注腳。據統計,全區41個市級以上工業技改項目中,綠色低碳項目占95%,涉及醫藥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多個行業。
“技術改造已成為企業朝著綠色高端化發展的加速器,為了引導更多工業企業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業態、新模式,我們積極組織企業申報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扶持等專項政策,為技改企業提供優質、高效、專業的服務,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技改步伐。”高新區經發局有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