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寧波東南海域的國電象山海上風電場,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深海鋪纜機器人下潛到海底,通過探測裝置精準找到海底電纜后,機器人一邊行進一邊用高壓水流將泥沙沖開3米多深的深溝,完成電纜鋪設。
“開溝的深度和寬度,相比之前的設備有一個大幅提升,開溝越深,意味著電纜埋設到海床底下深度越大,對于海床的安全性就越高,防止一些遠洋船舶的錨鏈以及一些海洋生物對電纜表面產生破壞。”山東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組組長劉凱翔介紹說,開溝深度能夠達到3米,靠的是機器人1100匹的大馬力功率,此前這樣的機器人裝備在國內還是空白。
高壓水下電機是水下機器人的核心部件,要實現1100匹馬力,機器人就需要搭載大電壓電機,而隨著電壓增大,電機體積也會增大,影響水下作業。日前,未來機器人成立包括軟件、硬件、液壓等專業人員在內的22個項目組,從耐高壓、導航定位、動力傳輸等方面加快技術攻關。
在高區管委牽線下,未來機器人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協同攻關,為支持企業創新,還將企業列入重點企業名單,省市區各級接續發放扶持資金5000多萬元。未來機器人相繼獲批了省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研發項目列入了省重大創新工程,企業還新打造3萬平米廠房,有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截止目前,未來機器人的產品涵蓋50多種型號,深海機器人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
經略海洋,裝備先行。未來機器人是高區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的典型企業之一,高區還擁有克萊特風機、雙豐物探、至帆海洋裝備、諾亞方舟船舶、汐威智能科技等龍頭企業,以海上用風機、空氣動力船、水下機器人、深水推進器、海底探測儀等為主導產品。
其中,雙豐物探進軍深海領域的OBN海底節點設備和海底四分量檢波器,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填補國內空白;克萊特風機在海洋工程及艦船風機等高端裝備領域占據領先地位;至帆海洋裝備在水下智能監控系統,以及深水雨刷網絡攝像機、深水照明燈等水下關鍵零部件等海洋智能裝備上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貝澤機器人完成智能水下清洗檢測機器人的全自主研發設計;諾亞方舟船舶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空氣動力船及鋁合金快艇國內一流,是我國空氣動力船產業發展的倡導者及相關標準的制定者。
在龍頭企業的引領下,高區海工產業不斷向大海深處挺進。為向“高精尖”發起沖擊,高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打造技術研發、公共服務、成果轉化等各類平臺,創新管理體制和人才引進機制,構建起集創新平臺、協同創新、人才支撐、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創新支撐體系,提升海工裝備產業的支撐能力。
據高區科創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高區建設了一批前沿科技研發創新平臺,打造了覆蓋全創新鏈條的平臺體系。目前,高區擁有涉海新型研發機構6家,海洋勘探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64個,重點圍繞海洋智能裝備、海洋監測等領域開展研發創新。
與此同時,高區還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合作,形成各方資源一體化推進的協同創新體系。目前全區90%以上的涉海企業與高校、院所等科研機構建立了產學研合作。目前,5所駐區高校開設了涉海類學科專業30多個,全區從事涉海領域創新項目的高端領軍人才200多名,為海工裝備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