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威海高區再次匯聚目光,迎來“高光時刻”:11月28日,第二屆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大會(威海)將盛大啟帷,屆時來自全國醫療器械產業的專家和企業代表齊聚高區,共謀共育醫療器械產業新質生產力。
產業出新,城市出彩。近期,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24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中,高區排名第35位,躋身全國前50強。高區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上榜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這些榮譽和成績的背后,是高區錨定“大抓經濟”創新篤行的生動寫照,也是爭當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優等生”的矢志行動。
一直以來,高區將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之一,以“鏈式思維”引項目、促創新、抓服務,推動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推動園區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致力打造全國醫藥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種”下好項目,架起“鏈式”發展高速路
11月14日,高區與深圳普博醫療簽訂急危重癥醫療領航基地項目投資建設合作協議,計劃投資2000萬歐元在威海建設急危重癥醫療領航基地。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10億元。新項目的“ 卡位入鏈”,不僅為高區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注入新鮮血液,還將進一步壯大產業筋骨。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高區以“鏈”布局,“鏈”上發力,把項目的“物理集聚”變成園區的“有機集群”。依托威高集團,高區成立專班,研究梳理14個細分行業的上下游企業,一對一上門對接、一企一策開展招商,引導威高上下游企業入駐威高工業園或醫療器械產業園。到目前,已引進江陰鴻萌醫用塑膠等20多個配套項目,9個已經投產,正在加緊跟蹤對接的項目還有40多個。走進山東威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動液態注射硫化成型機正在試生產,一分鐘可產出32個用于血液透析機的O型橡膠密封圈,計劃供給威高血液凈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前我們產品從江蘇無錫到威海大約需要2-3天,而且每次運輸都是上千件,對客戶來講,產生一個庫存的成本。現在我們把公司搬到產業園,每次客戶一下單,我們就能進行小批量的生產,10分鐘之內就能把貨物送到客戶手中。這樣算下來,每件產品的成本大約能降低20%。”山東威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陶葉明介紹說。優質項目紛至沓來,加速了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串點成鏈、聚鏈成勢,為高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支撐。
布局新賽道,搶占新質發展新優勢
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是高區重點打造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下好新質生產力“先手棋”,高區加快推動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向協同創新生態升級、向高端前沿領域突破、向未來產業布局。眼下,山東洹球藥業有限公司的“第三方現代醫藥物流項目”已建成試生產,該項目將打造成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及其制劑、抗生素原料及其制劑等藥品和醫療器械產品的物流中心,年可配送100萬件產品,填補了威海醫藥物流領域的空白。為鍛造新優勢、激發新動能,高區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逐步向醫藥現代服務業和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拓展了聯橋改性醫用材料項目,引進了天原生物項目,引入了珍一堂蟲草仿真培育項目。目前,7個保健品項目相繼投產,以保健品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初現雛形,帶動了全市以西洋參、海藻為代表的優質原材料傳統生產基地轉型發展。向高端延伸,向前沿突破,高區不斷拓寬細分領域,禾木腦血管支架、少伯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微流控診斷芯片等10個新項目實現投產。同時加快布局未來產業,進軍腦機接口、胸肺外科、生物芯片等國際最新醫療器械領域,積極爭創山東省生命科學與大健康領域未來產業科技園試點。“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正并駕齊驅,雙鏈驅動,有機融合,迸發出產業裂變、能級躍升的耀眼光芒。
服務爭一流,助推集群發展“加速跑”
今年以來,普柏醫療、華禧生物、天辰生物、天原生物、邁尼生物、佰祿藥業等一批創新項目,紛紛落戶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新項目的入駐,看中的正是高區的園區集聚優勢和專業服務能力。“園區不僅有完備的設施環境和人才支撐,還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大家上下游產業鏈互相協作,相互補短,共同發展。像我們一些產品需要檢驗生物相容性,在威海就能解決,既節省時間又節省了費用。”禾木(中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質量體系與法規總經理張新波說。為打造業態高端、鏈條完善、管理一流的專業化產業園區,高區致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園區提供人才、金融、技術、標準、認證、信息軟硬件等服務,建設了先進醫用材料與高端醫療器械山東省實驗室、藥品檢測中心、滅菌中心、動力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助推集群發展“加速跑”。“從企業入駐開始,我們提供從工商注冊、特殊人才引進、申請注冊證在內的全套的服務,企業取證的時間平均壓縮了30%以上。”高區商務局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招商處工作人員介紹說。
目前,高區集聚醫療器械生產及配套企業200余家,在全球15大細分市場中11個領域保持領先,100多種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品牌價值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