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才聚高區 智匯未來”高區首屆人才合作交流大會舉行,搭建企業與院校之間的高效對接平臺,來自省內外30多所高校、60余家區內重點企業齊聚一堂,共話人才發展。區領導蘭濤參加活動。
授牌13所高校院所,廣開渠道聚人才
高區首屆人才合作交流大會上,首先舉行了高區產業經濟發展及人才政策推介。
近年來,高區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以山東省人才集聚節點城市核心區建設為契機,全面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不斷深化校地合作,培育了市級以上重點人才356人,各類人才總量突破10萬人。聚焦建設產業創新高地,高區持續優化人才政策,構建涵蓋頂尖人才、產業人才、青年人才、創業人才、技能人才的全方位的人才政策支持體系,形成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發展新格局。
會上部分高校和區內企業代表進行了相關情況介紹,同時舉行了授牌儀式,高區為青島大學、聊城大學、山東理工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德州學院、黑龍江工程學院7所高校授牌“校地人才合作交流基地”;為煙臺科技學院、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威海職業學院、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威海海洋職業學院6所院校授牌“校地就業實習基地”。
校企合作,雙向賦能。大會還進行了部分高校與區內企業簽約儀式,其中濟南大學與威高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理工大學與威海光威戶外裝備有限公司、青島理工大學與山東新北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工程學院與威海東興電子有限公司、德州學院與迪尚集團、山東服裝職業學院與山東三陽服裝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分別簽約。
高校與企業精準對接,尋求合作契合點
會后,校企對接洽談活動舉行,30多所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與高區重點企業負責人,圍繞院校專業、需求崗位、薪酬待遇、就業實習等方面進行深入對接交流,紛紛展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尋求最佳的合作契合點。
一方面,院校通過詳細介紹自身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計劃等信息,積極向企業推介院校優質科研資源。
“現場找到了多家跟學校專業比較匹配的高區企業,特別像威高集團、迪尚集團等,和我們的化工高分子、信息技術、大數據、機電自動化等王牌專業對口,希望能與高區的企業深入交流溝通。”青島科技大學高密校區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李建華表示,此次人才合作交流大會給學校釋放一個強烈信號,就是高區和高區企業以極大的誠意招攬人才。
同樣想法的還有山東理工大學就業中心副主任宋建霆,在他看來,機械、電氣、農工、交通、化工、材料等學科都是山理工的優勢學科,與高區電子信息、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特色產業集群有著極大的吻合度,希望能借助此次大會,充分發揮自身創新資源和人才優勢,聚焦高區產業發展需求,與區內更多企業互動,精準培養輸送人才資源。
另一方面,企業則通過介紹自身發展狀況、人才需求等信息,向院校展示自身的實力和吸引力,為后續校企人才輸送合作提供溝通橋梁。
黑龍江工程學院是此次參會的省外院校,并與高區企業東興電子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東興電子專業生產磁性元器件,制造研發等綜合能力位于行業前列,此次主要與黑龍江工程學院在機械制造、材料工程、機器人、電氣等專業方面深度合作。“此次活動為企業與省內外院校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學校有人才就業的需求,與我們公司研發生產方向高度契合,期待與更多高校達成更深入的合作。”威海東興電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主要招聘機械制造、自動化等技術人員,跟山東理工大學達成了合作意向。”威海光威戶外裝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相關負責人王麗云表示,企業是全球釣魚行業綜合產能最大的生產企業之一,隨著公司業務擴大,每年都需要招聘不少人才。“高區搭建的這個政校企平臺非常好,現場符合我們人才需求的學校很多,大大提高了雙方洽談的效率和質量。”王麗云說。
精準對接,是此次人才合作交流大會的一大特點。在活動籌備階段,主辦方就根據高區產業特色、企業行業屬性、崗位需求以及院校的專業特色、學生特點等信息,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分析,為校企雙方提供更加精準的匹配服務,也有助于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高區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舉辦首屆人才合作交流大會,就是要搭建平臺,深化校企的合作,讓更多的高校走進高區、了解高區、擁抱高區,與高區的企業深入交流,洽談合作,引導高校畢業生選擇威海,選擇高區創新創業。”高區科創局副局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李輝表示,將以此次人才交流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高校畢業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體系,讓廣大青年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的好,為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