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達到574家,較2022年增長16.2%,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術企業凈增75家,總量達到355家,凈增量全市第二;2023年截至第三季度全區高新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68.44%; 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創歷史新高10.09億元,增量全市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3年,經開區聚焦科技賦能,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增動能,不斷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 產業提檔升級
這一年,經開區強力推動15個市級科技創新重點項目、25個“科技賦能一批”項目落地見效,一大批企業通過賦能加力,達成了提高生產效能、優化產品性能和轉換發展動能的預定目標,預計平均節約成本18%,提升產能15%。
2023年,在經開區科技創新局牽頭推動下,招商金陵船廠與哈工大(威海)、山船院、煙臺哈工程研究院、魯東大學等4所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實施“高端客滾船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目前預舾裝率提高5%、達到90%,船舶在塢平均周期由原來218天縮減到95天。”招商金陵船廠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把科技、人才等關鍵要素,與產業、金融、科創服務等資源充分對接,經開區持續為科研成果轉化鋪路,不斷拉近科研和產業的距離:
紫光科技與山東省林科院共建的平臺項目已新研制相關產品10款,新增銷售收入約1480萬元;騰森橡膠與哈工大(威海)合作的賦能項目使輪胎設計周期縮短30%,產品性能提升20%以上;廣瑞電力聯合哈爾濱理工大學成立半島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新增銷售收入近1000萬元......
這一年,經開區重點推進項目研發,激發企業研發活力,讓企業研發“開足馬力”,科技成果“落地開花”。
安然人參干細胞及不定培養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中國生產力促進(創新發展)”三等獎并獲省科技創新協會“科技創新獎”,預計增加產值5億元;迪沙藥業“基于沙坦類藥物先進制造體系構建與產業化”項目已新增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現銷售收入2528萬元;安然納米“植物干細胞關鍵技術研發”獲山東省技術市場協會科技金橋獎優秀項目二等獎,并獲批中央引導地方發展資金項目,獲得國家扶持資金100萬元;埃爾法儀器聯合山大開展的“激光燃氣泄漏檢測技術應用設備及產業化”獲批立項省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此外,中清智能等3個山科院產學研協同創新基金項目通過驗收,嘉瑞光電等14家企業獲批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并獲省級扶持資金400余萬元......
強化平臺 發揮平臺吸聚效應
如何把科研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成立天智研究院是破局之舉。自成立以來,天智研究院通過實施科技賦能和開展科技招商,為區域創新發展提供動力支撐,累積引進科技企業15家。天智研究院在全省20多家新型研發機構績效評價中和全市“1+4+N”平臺績效評價中均連續三年獲得優秀等次,2023年又成功獲批2023年度威海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
研究院聯合相關企業實施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魷魚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和魷魚自動掏黃、魷魚頭切組及魷魚須冷凍塊自動包裝兩個威海市“揭榜掛帥”項目,已成功應用于海華水產、海都食品等魷魚加工企業,單臺設備可替代6-8名工人;與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承擔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競爭性創新平臺)“超敏板式電化學發光分析平臺”項目,幫助企業獲得省級科技專項經費210萬元,該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CAR-T細胞制備設備全部由國外壟斷,耗材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天智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經過近三年的不懈努力,“全自動CAR-T細胞分選設備”項目研發現已取得決定性進展,自研耗材預計在年底推出,一體化CAR-T細胞制備設備將于2024年底前研制完成。
在經開區,這樣發展飛速、成果頻出的高層次創新平臺還有很多。2023年,眾科創新工業園成功申報省級加速器,威海國際服務外包軟件園成功申報省級孵化器,智慧創客眾創空間成功申報省級眾創空間,全市僅有4個。其中,加速器和孵化器均是全市唯一;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達到574家,比去年增長16.19%,總量列居全市第二。
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應用,再到市場開拓、產生效益和投資回報,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為此,經開區充分發揮金融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樞紐作用,打出一系列組合拳。
通過精準推動資本加持,艾迪科電子獲得山東山科創新股權投資公司2000萬元股權投資,天達汽車獲得威海商業銀行500萬元信貸資金。騰云創威等6家高企科技創新項目進入全市“撥投貸保”政策支持名單。推薦4家企業申報省級科技股權投資項目,申報數量比去年增長100%;
2023年7月,成功舉辦第六屆中韓創新大賽,30個創新項目從231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其中2項中韓機構合作類項目、3項中韓技術合作類項目、3項韓國人才引進類項目和10項韓國落地項目集中簽約;
積極組織企業申報2023年山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推薦了22個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創新項目,推薦總量較去年增長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