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重要出入口均設有“十五分鐘文化生活圈”地圖,轄區的文化服務場所、便民服務驛站等在地圖中很快就能找到;連續5年開展美德誠信單位評選,先后評選64家示范單位。通過鏈接百度地圖打造了“信用商家地圖”,游客、市民通過微信掃一掃就可以一鍵導航到該商家......
經開區皇冠街道韓樂坊社區有轄區居民2300余戶,入駐企業、商戶3100余家,是典型的商居一體社區。“社區有國內唯一‘韓文化’主題商業街區,是國家三A級旅游景區,山東省重點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周邊的文化藝術氛圍是十分濃厚的。所以我們結合豐富的資源,通過社區文明實踐站提供各功能的文化服務,同時鏈接周邊的資源,比如鏈接韓多多夢幻城、無觀書店、藝文齋、美術館等,成為我們文化服務的一個重要外延服務陣地,為居民企業商戶提供一個多層次多樣式的文化服務。”經開區皇冠街道韓樂坊社區黨總支書記于莎莎介紹說,在文化社區建設過程中,韓樂坊社區還注重引導轄區居民、企業商戶主動參與到社區治理當中。
韓樂坊社區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力度的載體,打造文化共享的陣地,也是經開區破題探索文化社區建設的縮影。近年來,經開區聚焦城市社區基本單元,針對多民族、多國家、多元文化群體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凝聚人心、增進認同、促進和諧、助力發展的積極作用,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培育新時代文明新風尚,努力打造“知文達禮”特色文化社區。
舞蹈室內,韓樂坊社區藝術團合唱隊的成員們齊聚在社區舞蹈室;樂享書房里,孩子們正安靜地閱讀喜歡的書籍;莎莎工作室里,社區工作人員正在與居民交流......社區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文化活動,拉近了社區居民彼此距離,促進了文化融合。
“經開區積極探索文化社區建設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深入挖掘社區文化內涵和特色,為居民提供了更有品質、更加多元的文化服務資源。”經開區黨政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圖片
截至目前,經開區累計投入800余萬元,對全區44個城市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優化升級,共規劃建設382個室內文化活動室,因地制宜引進社會組織、開辦社區食堂,設立由社區志愿者發起的“小剪大愛”便民理發、“百姓廚神”廚藝培訓、“針誠相縫”服裝織補等工作室,同時鏈接社區周邊美術館、城市書房、口袋公園等文化惠民設施,構建“15分鐘便民文化生活圈”,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文化生活服務。
同時,經開區將文化基因植入城市建設,打造了以鄰里文化為主題的“長峰·鄰里”長峰街、“蒿泊·花園里”蒿泊大街和以“憶往昔”鐵路文化為主題的鐵路東街等一批精致街巷。街區滿目皆風景、處處有文化,推動實現文化潤心、文明成風。
經開區皇冠街道萬象城社區有漢族、朝鮮族、滿族等10個民族以及近300名來自韓國、英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外籍居民,是一個民族成份多元、身份結構多元、文化背景和需求多元、生活方式多元的國際化社區。社區在長期的探索中總結出堅持“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促和”工作思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在翻譯志愿者的幫助下,吸引外籍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我是領著孩子過來參加社區的活動,慢慢我感覺社區需要一個韓語的翻譯,我作為一個志愿者,建立了將近有一百多個人的一個群,在日常生活當中(韓國居民)他們有需要的話,他們24個小時都可以聯系我。”萬象城社區韓語翻譯志愿者金熙說。
圖片
滿足老、中、青、少、幼等全年齡段居民文化需求,萬象城社區打造了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圓心的15分鐘社區文化生活圈。同時,社區積極調度資源,堅持以文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加強社區與社會組織、學校、企業的聯系溝通,持續為居民提供綜合性文化服務。
在經開區,像萬象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這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服務綜合體共有446個,基本形成文化陣地隨時可達、文化活動隨處參與的良好格局。其中位于城區中心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與韓國、日本、意大利等10余個國家的文化藝術協會及友人建立了長期交流、互訪、合作關系,已舉辦中外大型書法、繪畫、雕塑等交流活動200余場次,成為威海市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
“堅持全域‘融合’、品牌‘融入’、資源‘融匯’、治理‘融洽’的工作思路,全區基本實現文化陣地隨時可達、文化活動隨處參與的良好格局,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社區文明新風尚成為主流。”經開區黨政辦公室副主任徐麗麗介紹說,經開區持續挖掘自身優勢、創新實踐,通過優質的文化服務市民群眾,讓高質量文化成果不斷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聚力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高質量發展的文化社區樣本,厚植出社區文化自信、凝心聚力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