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經開區海工裝備產業園內,以招商金陵船舶為鏈主的船舶修造產業鏈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30.71億元;以豪頓華、泓淋電力與山東電工電氣海纜基地項目為鏈主的海洋新能源裝備產業鏈,正在加大與華能、國電投等能源頭部企業合作;以海飛、高德、新大方、東諾體育等企業為核心的海上休閑運動產業鏈,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51億元,萊特游艇二期、廣興泰業漁具配件升級改造等一系列項目正在建設;珠海云洲中大型無人船艇生產基地、山東未來機器人等海洋智能化裝備項目,正形成具有特色的海洋智能裝備產業鏈。
為突破產業發展瓶頸,實現開發區“老樹開新花”,經開區按照“騰籠換鳥、產業更新”的思路對現有產業布局進行重新調整,在中韓自貿區實體園區臨海核心區域,高起點建設的海工裝備產業園,通過三年培育,今年上半年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產值46億元,占制造業比重達到22.1%,逐步實現以中高端客滾船與海洋裝備制造并駕齊驅的發展模式,目標百億級產業集群。
打造海工裝備產業 點燃發展“新引擎”
“項目已經完成辦公區主體施工,正在進行裝修,8月底完成裝修投用;海纜車間進行設備基礎施工,部分設備進場并陸續安裝;立塔進行地上三層施工......”8月24日,泰昇山東電工海底電纜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邊擦著臉上的汗水邊向記者介紹。
據介紹,項目引進國際一流的3條懸鏈生產線和6條立式生產線,生產交流海底電纜(三芯)、直流海底電纜、海洋動態容纜、臍帶纜等,形成海纜系統制造+敷設能力,打造北方最大的海底電纜生產基地。
布局海工裝備產業,這是經開區打造新質生產力引領的產業集群,突破瓶頸“向海而生”的破題課題。
2021年,圍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經開區針對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發展課題開展專題調研,研究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產品附加值、新一輪市場周期特點、產業基礎條件等,摸索出一條以“港口碼頭+特色園區”為產業聚集地,以“高技術與綠色低碳”為產品發展方向,以“本土配套生態”為賦能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
為解決土地空間“緊缺”和閑置資源“沉睡”的矛盾,經開區通過國企平臺將三進船業碼頭、新泰源碼頭、奔騰港航碼頭等5個港口碼頭全部收儲,打造優質出海作業資源;成功盤活原新泰源船業、三進船業、奔騰港航3家破產企業,大手筆收儲周邊低效閑置土地,整體實施土地平整,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達到“標準地”條件,為項目落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和一流載體,做到項目“拿地無障礙、落地可開工”。
隨后,經開區按照“最優資產匹配最佳項目”原則,聚焦主導產業尋商選商。
對照招商圖譜,經開區招商人精準對接,按圖索驥“卡位入鏈”:
2023年,短短6個月內,蕪湖造船廠團隊來威8次實地洽談,雙方團隊多頻次的互訪考察,歷經10余輪談判和十幾版合作方案調整,成功促成項目落地建設。
對重點在談龍頭項目,由黨工委牽頭逐個成立專業招商團隊,換位思考商討落地方案,2022年,與山東電工電氣互訪22次,從選址位置、岸線碼頭、能源供應、生產要素、軍事設施、資源配置、土地價格等方面進行精準專業分析,最終從12個備選地中脫穎而出,僅用半年時間簽訂投資協議,成為中國電氣裝備集團2021年9月重組成立以來首個重大投資項目。
骨干企業勢頭強勁 產業生態不斷升級
日前,豪頓螺桿壓縮機中國總裝及測試線的落成,標志著豪頓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頓華)在化工、礦業及氫能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將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的解決方案,這也預示著豪頓華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又邁出一大步。
“螺桿壓縮機以高度集成、低維護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液體冷卻、直接制冷和工藝氣體壓縮應用等領域。”豪頓華工程有限公司運營及質量總監邵愛明介紹說,豪頓華新建螺桿壓縮機裝配車間,并配備一整套螺桿壓縮機測試裝置,生產和測試采用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和測試流程,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螺桿壓縮機機頭和成套機組。此條螺桿壓縮機總裝線的落成將會大幅縮短螺桿壓縮機的交貨周期,更好地滿足國內客戶的特定需求,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本地化服務與技術支持。
作為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鏈主”企業,招商金陵船舶錨定高端客滾船細分市場新賽道,手持造船訂單25艘,合同總金額150億元,其中高端客滾船手持訂單7艘,已交付與在手高端客滾船訂單16艘,位居細分市場全球第一,生產計劃工期已排到2028年,2025年招商金陵船舶將突破50億元。
為鼓勵支持招商金陵船舶(威海)作為龍頭企業帶頭提升,打造全球高端客滾船及特色船舶與海洋裝備制造基地,威海市區兩級將威海市持有的招商金陵船舶(威海)股份全部轉讓,實現招商工業集團100%控股。
“今年,我們增資22億元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項目、智能化“燈塔工廠”項目及發展綠色修船業務,企業年高端船舶建造能力由5艘提升至9艘。”招商金陵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實現動力電池、壓載水處理系統等11項關鍵設備國產化,帶動威海本土配套企業30家,出口型高端客滾船國產化率達到55%,2025年產值突破將50億元。
同時,經開區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合理配置各特色園區與碼頭資源的空間布局,以及各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運輸距離,打造產業內循環,助推產業生態水平升級。
“在實現龍頭項目領跑的同時,加大對前端科技項目的培育,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智能裝備項目,打造海洋智能裝備為核心的特色園區。”經開區招商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經開區通過以奔騰港碼頭為入海口,將腹地鮑家工業園改造升級,采用“前店后廠”“測試碼頭+園區”的模式,實現項目在園區生產,在碼頭總裝、測試、出海,搭建創新型產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