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根筷子,再加上一雙巧手,談笑風生間,一個個普通的面團就變成了活靈活現、形態飽滿的花饃面塑……近日,在嵩山街道小鎮村巧大姐面食坊,一堂面塑藝術課正在進行。
活動中,蔚海社區的社會組織鏈接了來自“日華花餑餑”的專業面塑老師前來指導,吸引小鎮村村民和蔚海社區居民20余人參加。活動結束后,大家攜手游覽了小鎮村,在歡聲笑語間促進了城鄉居民間的交流。

嵩山街道現轄8個城市社區、6個農村,城鄉并存、外來居民涌入、新老居民聚集特點明顯。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嵩山街道社會工作站應運而生,統籌規劃推行服務項目,為城鄉居民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

城鄉互促互融,目標是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讓“進城”和“下鄉”各得其所,讓居民在城市能品味到鄉村的生活氣息,在鄉村能享受到城市的現代文明。
日前,該社會工作站積極鏈接善若社工、海星公益、和光文化等專業社會組織,組織轄區親子家庭走進小鎮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助推鄉村旅游業發展。
活動中,專業社工帶領大家游覽石窩劇場、童憶園、星河樂園以及老油坊等特色節點。每到一處,大家駐足觀賞沿途風景,認真傾聽社工的講解,感受小鎮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活動,居民劉大姐了解了小鎮、愛上了小鎮,她激動地說:“等到春暖花開,我要帶著家人再來小鎮踏春。”

在向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會工作站還專門用手繪地圖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嵩山街道鄉村振興樣板片區的特色產業和游覽節點,同時積極鏈接鄉村特色產業和游覽節點資源,開展城鄉互促系列服務項目,推動城鄉居民的雙向參與互動,實現資源的鏈接優化及成果共享。
雙向發力,其樂“融融”。立足群眾需求,嵩山街道打通社區、農村互助互聯通道,引導社會組織互助互融、資源共享,演繹好互促共融“二重奏”,充分調動居民積極性,助推社區、農村提升社會治理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在社會工作站的積極推動下,目前,“城鄉互促·益起來”“青藍計劃”“樂享假期托管”“艾生活·艾健康”“家嵩山”低保群體自助互助等30余個社會公益服務品牌項目正在有序推行,全力為居民謀福祉、解難題、辦實事,廣受城鄉居民的認可與好評。
“我們將繼續整合轄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城鄉互促活動,更好地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促進鄉村振興,全力推進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嵩山街道社會工作站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