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靈魂”。今年以來,嵩山街道在移風易俗工作上持續發力,多措并舉移除陳規舊習,引導廣大居民群眾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等文明新風尚,為培育文明新風注入新動能。
踐村規民約,“約”出新常態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風要正,正在村規。在嵩山街道的各個村落,曾經大操大辦紅白事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各村制定并完善了涵蓋婚喪標準及禮俗的村規民約,實現了紅白理事會和村規民約在各村的全覆蓋,這不僅大大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更促進了鄉風文明的提升。
“以前村里人辦紅白事喜歡大操大辦,現在村規民約制定完善后,大家辦理紅白事都從簡了,大大減輕了壓力負擔。”嵩山街道村民李向前感慨地說。
多元化宣傳,“傳”出新風氣
街道各社區充分利用各類陣地、載體,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移風易俗宣傳。線上,通過居民微信群、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載體,轉發關于移風易俗的一封信、短視頻,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居民對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率,號召大家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
線下,積極組織各村居舉辦移風易俗知識講座,邀請專家以具體案例剖析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陋習帶來的危害;常態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高額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持續深入移風易俗”等家庭教育專題培訓、家庭教育宣傳和指導等課程,引導廣大村民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信用積分制,“積”出新風尚
各村居以信用積分獎勵為導向,建立積分臺賬,對居民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參與社區治理情況進行量化。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好人好事”“鄰里互助”“志愿服務”等可獲取相應積分,積分事項涵蓋環境整治、敬老孝親、家庭和睦等多個方面。同時,居民可憑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所需的生活物資或副食產品,有效地推動了移風易俗有效落實。
文體常態化,“引”領新生活
街道通過舉辦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居民闡述移風易俗內容。通過“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的方式,讓居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覺參與移風易俗行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實現移風易俗活動全程閉環管理,著力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下一步,嵩山街道將持續發力,宣傳好、落實好移風易俗工作,引導居民群眾自覺爭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和傳播者,讓文明新風吹遍嵩山的每一個角落。
特別聲明:本文為人民日報新媒體平臺“人民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人民日報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