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國慶,一個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個是我們祖國母親的生日。代表著家庭團聚、國家繁榮的美好寓意。在這個美好的日子,中秋節和國慶節再一次相遇,環山街道秀山社區黨總聯合文登柳編傳承手藝人周建順老師舉辦“金‘柳’慶中秋 巧‘編’國慶文明風”雙重節日元素的“中華民族一家親”親子主題活動,使轄區群眾在動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孩子們的愛國情感,增進中華民族團結情,培養美德信用好家風,傳承文明風,同時為雙節送上祝福,并聯合“文登電力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雙節志愿行動。
金“柳”慶中秋 巧“編”國慶文明風
周老師首先跟大家分享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情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變革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苗疆少女將精致繁復的銀飾帶出苗寨;柳編技藝的后代傳人將柳編技藝繼續發揚。這些民族的、區域的、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的時代煥發出別樣的生機,其中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更代表著中華文明難以言說的文明血脈根基。
柳編這是屬于一代人的回憶。煮熟的食物,放在柳編籃子里放涼,熱氣騰騰的食物香味下,還有柳編籃子一股淡淡的木質氣味。
生產工具不斷進化,現代工業沖擊著傳統手工藝,這些籃子與筐子再很少使用,代替他們的是輕便的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使用給我帶來了便利,但是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是有很多危害的,因為它們降解起來需要漫長的時間,會污染土地和海洋。所以我們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助力健康生活環境。
今天我帶大家編的是柳編“蹴鞠”球,但這個“蹴鞠”球,我們要把它變成小燈籠,為我們中秋節及國慶節增加喜氣和福氣。
第一步先把優質杞柳用三開的開子把它開成三瓣,用線刀把柳條去芯掉備用,把備好的材料用水浸泡,再取一根做直徑6公分圓圈把接頭固定好,再取5根做5角星型,要挑一壓一的步驟,再把壓在下邊的都收攏手握,再套上做好的6公分圓圈,還按挑壓的步驟整好,再按每條的這頭找那頭做好每個自己的圓圏,記住做圓時途中所遇柳條都是挑壓順序,制做完成穿上紅穗子和燈籠穿繩,最后把穿繩系在挑桿上就完成了。
家長和小朋友緊握著手里的柳條,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講解,到了自己編織環節啦,家長和小朋友們興奮的動起手來,你幫我,我幫你,氣氛熱烈,忙的不亦樂乎,在周老師的幫助下,經過1個多小時這個看似簡單的“蹴鞠”球小燈籠才完成。通過學習柳編的制作過程,傳承非遺文化,沉浸式的動手體驗,拓展了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創造力,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增進孩子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孩子們對傳統非遺文化的興趣,提升審美素養,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歡度國慶節 志愿點亮生活
雙節將至,環山街道秀山社區聯合文登電力彩虹共產黨員服務隊,開展“慶雙節,解民憂,促和諧”新時代文明志愿服務行動。服務隊員自帶導線,聲控燈口,燈泡等,對抱山街居民樓的樓道進行用電檢查,更換損壞的樓梯聲控燈13只。為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可靠用電提供了保證,得到居民的高度贊揚。
盛世方覺月色美,國盛尤感月更圓,在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不懈努力中,祖國的強大讓中秋月色更為皎潔,靜好歲月讓家國情懷更為濃烈。環山街道秀山社區將繼續通過多樣文化形式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承節日底蘊,共抒家國情懷!讓我們月圓話中秋,詩酒慶華誕!(趙曉麗 鄭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