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廣電訊: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意見對個體的影響日益加深,有些網民在事情真相尚未查明時就盲目站隊,在不確定信息來源時,就大肆跟風起哄。更有甚者,為博人眼球吸引流量,捏造事實傳播網絡謠言,以游戲的心態透支網絡資源、消費公共情感。網絡謠言事件頻頻發生,網絡暴力又接踵而至,嚴重破壞了互聯網環境。
清朗網絡環境刻不容緩,但是網絡的匿名性導致人們對網絡謠言及網絡暴力認定難、追責難、懲戒難。法律上目前并沒有對網絡暴力行為的明確界定,也沒有具體懲戒標準。再加上所謂“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受害人的維權成本和舉證要求普遍較高,更使得一些人有恃無恐。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我國先后出臺了《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文明上網自律公約》等,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獎懲制度。中央網信辦部署專項行動,重點整治網絡風氣。同時強化平臺責任,要求重點網站平臺切實加強內容審核管理,及時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對于違規者加大曝光力度和懲治力度。
當然,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使用網絡交流思想、表達意愿時,要嚴守法律底線,遵循網絡規范,不編造、散播虛假信息,杜絕網絡暴力,遠離“鍵盤俠”;面對網上的信息時,要理性判斷、認真辨別,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做有思想、有主見、有責任感的好網民。網絡有道義,言論有邊界,只有守住指尖上的文明,才能守住網絡表達的底線,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