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海,自在威海。2023年暑期,威海從“小眾”旅游打卡地一躍成為旅游大熱門,無數游客蜂擁而來,“人從眾”的背后,不僅是千里海岸線帶來的浪漫旅游體驗,更是文化帶來的城市底氣。
旅游資源是發展文旅產業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前提,放眼全國,濱海風光、自然海島、文化街區、網紅建筑等元素,并不是威海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只有撬動文旅資源背后的文化資源、文化符號和文化故事,努力挖掘整合優秀文化資源,持續完善文旅基礎配套設施、豐富擴展旅游業態,提高全域文化“軟實力”,才能打造出獨樹一幟的旅游品牌,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威海近些年來持續大力推進文化創意、展覽展演、戶外休閑運動等新興文旅業態,連續多年舉辦半月灣國際沙灘音樂節、5·23歌詠會、國際鐵人三項賽等國際國內大型特色活動,以民俗節慶為依托,推出華夏城新春嘉年華、仙姑頂廟會等多項民俗系列活動,帶給游客豐富多彩的旅游體驗。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當今的旅游市場,游客已經不僅僅滿足于游覽名山大川、觀賞神山秀水,而是更加注重旅游過程中的文化體驗。身在齊魯大地,自然少不了文化的熏陶與洗禮。除了迷人旖旎的自然風光外,非遺傳統文化也點亮了一張張威海名片。比如,將傳統美食與創意創新相結合的非遺面食傳統技藝膠東花餑餑,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錫鑲技藝等。非遺傳承人們揉攥描繪,騰挪敲擊,用一件件造型精美、花紋精細的作品向游客講述著威海燦爛的非遺文化。
“爆紅”實難得,“長紅”更不易。除了增強本地旅游文化資源長板,還需及時補足城市在公共交通、道路、住宿、餐飲、城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當地政府需拿出誠意和行動,加速提升整體旅游環境和服務,通過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等措施,為游客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與便利。(作者:環翠區鯨園街道辦事處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