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借鑒‘千萬工程’經驗,統籌五大振興合力,聚力推動四大樣板片區提標擴面……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1月6日,“賡續十年志 奮進新征程”臨港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舉行,為今年我區“三農”工作指明前進的方向,釋放出我區加快推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的信心和決心,引發廣泛共鳴。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其中的關鍵詞,釋放著民生暖意,也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
聆聽了全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上的講話后,草廟子鎮西黃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曉明馬不停蹄回到村委,在筆記本上記下這樣一句話——“要精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大會上的講話,句句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李曉明告訴記者,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現在的西黃山村,一條條街道干凈整潔,一座連村橋精致獨特,一戶戶門前郁郁蔥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就像一雙神奇的“魔術手”,抹去了昔日鄉村環境雜亂的舊標簽,點亮了臨港區小山村的美麗新風景。
從臨港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中,可以獲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直觀感受——“探索實施規模化土地整理、市場化開發新模式”“大力支持現代果業、設施農業和農旅休閑等產業做大做強”“改善農村公共服務條件”“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從宏觀到微觀,從政策到管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指向的,有體制機制的完善、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產業發展的規劃、鄉俗民風的涵養。一言以蔽之,就是“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隨著村居環境不斷改善,村民生活滿意度穩步提高,這幾年,李曉明和村兩委反復思考,村莊要長遠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產業,有集體收入的“源頭活水”。
李曉明瞅準市場,由西黃山村黨支部領辦威海華啟果蔬專業合作社,在建大棚種植菊花、流轉土地種植黑小麥等的基礎上,還在增加農產品附加值上做文章,設計了黑小麥粉包裝禮盒,給農產品穿上“新裝”,并開通了直播、發布了短視頻,推廣農產品。
如今,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3年前的不足3萬元,增加到近15萬元,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年村集體又花費近4萬元,購置了兩臺全自動石磨,在村打造黑小麥種植、晾曬、粉碎、過篩、包裝一條龍產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李曉明說。
這幾天,深入學習大會講話后,李曉明對村里的發展也有了明確思路:充分利用依托西黃山村老村委大院新打造的金井黃山樣板片區黨總支基地,建成集民主議事、游客接待、電商直播、農產品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陣地,不僅妝點村居環境,還兼具幸福食堂、免費理發等為民服務功能。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臨港區各基層黨組織的干部們步履匆匆,全力抓實產業、提升村容村貌,帶領村民繪就一幅宜居宜業的鄉村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