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蠶食青桑,吐絲亦成繭。為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感受非遺文化、自然文化,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近日,威海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中心的學生們走進汪疃鎮太公緣蠶絲文化基地,開展“蠶絲探秘”文化研學實踐活動。
做古法鹵水豆腐
自己磨豆漿,做成的鹵水豆腐,吃起來是不是更美味呢?同學們首先體驗了古法石磨豆漿做鹵水豆腐。大家親眼見證了豆子變成豆腐的神奇過程,感受了從黃豆泡發、磨豆、入模、脫模等整個傳統豆腐的制作流程,體會了豆腐這種傳統食物制作過程中的智慧與文化。
磨豆子
同學們兩兩一組一起動手磨豆子,一圈一圈的付出努力,豆子變成了粘稠的豆漿,這便是制作鹵水豆腐最重要的原材料。
鹵水點豆腐
豆漿經過熱水煮沸、過濾之后,便開始鹵水點豆腐的環節了。老師將鹵水順時針一圈一圈慢慢加入鍋中,鍋中的豆漿開始出現兩極分化,豆漿點鹵后形成糊狀的絮凝沉淀,繼續攪拌成團狀。同學們仔細聽著老師的講解,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壓豆腐
同學們將豆花撈出鍋,裝在磨具中壓實,榨出多余的水分,一方“鹵水豆腐”就算制作成功了。
品嘗鹵水豆腐
將豆腐切塊,加點醬油,同學們開始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
做蠶絲團扇
品嘗完自己親手制作的豆腐后,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桑麻工坊,了解蠶文化相關知識,親手制作蠶絲團扇,體驗非遺文化無限的魅力。
煮繭
用水浸泡蠶繭,將蠶繭外部的亂絲剝掉。
抽絲剝繭繞扇框
同學們分舀蠶繭,找到絲頭。將蠶絲繞圈纏繞在扇框上,一直橫著纏繞,盡量纏繞均勻。
裝飾
將自己喜歡的裝飾品貼在扇面上,一把精美的蠶絲扇就做好啦!
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光。通過豆腐、團扇制作的研學活動,同學們體會了藝術與文化的相融相生,感受了汪疃鎮的人文風情,更收獲了成長的美好與快樂。近年來,汪疃鎮積極發展鎮域旅游資源,大力推進休閑農業、勞動研學等政策扶持項目,用文化帶動旅游,用旅游促進鎮域經濟發展。接下來,汪疃鎮將進一步完善“果香汪疃”精品休閑游線路,持續完善農業主題參觀和休閑設施,對園區入口、文化標識、景觀長廊、道路綠化等節點進行全面提升,統一進行對外推介,逐步形成威海人民自己的果園——汪疃特色近郊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