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威海嘉禾牧業有限公司項目建設現場,吊車有序作業,工人搬運建材,各司其職,干勁十足,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一棟棟現代化雞舍排列有序,走進2號雞舍內,一排排養殖籠架并排鋪開,自動控制系統、喂飼系統、通風溫控系統等智能化設備一應俱全,工人們正在進行最后的清掃工作。
位于臨港區汪疃鎮的威海嘉禾牧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父母代肉種雞飼養、孵化、銷售、飼料加工的一條龍企業,日孵化量可達25萬至30萬只,市場面向山東,輻射河北、江蘇、東北等周邊省份。在種雞養殖行業,成本與品質的博弈從未停歇。為此,嘉禾牧業于今年投資1.2億元,在汪疃鎮西梁格村新建高標準肉種雞舍24座,目前大部分雞舍主體均已完工,有6座雞舍已完成設備采購安裝。
在這里,雞舍不再是傳統的簡陋模樣,而是實現了“大洋房”的夢想。“傳統雞舍可容納6000只雞,新建雞舍可容納1.8萬只雞,整整提升了3倍。”來到新建雞舍,威海嘉禾牧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于曉光向記者一一介紹。這里不僅面積更大,可容納的雞苗增多了,在材料和結構上也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雞舍采用鋼架結構、內部油紙包裹,更結實,保溫效果也更好。從前的雞舍清理是一大難題,而現在,新建雞舍做到了“糞污不落地”,在雞籠下方設置傳送帶,養殖過程產生的雞糞直通運輸車,實現“產生即清運”,減少了人工成本和環保壓力。
從“人管雞”到“數智養雞”——傳統養殖業“憑經驗、看天氣”的舊模式,在這里被重構。于曉光告訴記者,傳統雞舍依賴人工巡查和喂養,誤差較大,也耗時耗力,而這里的智能全自動環控系統能自動調節,喂料系統實現精準投喂,管理人員在電腦和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操作,種雞質量和孵化雞苗質量都顯著提高。
智能全自動環控系統如同雞舍的“智慧大腦”,精準調控著溫度、濕度、通風等環境參數,實時監測農場的養殖數據、出欄數據,對種雞的健康進行預警,極大地保證了種雞的存活率和質量。在于曉光的手機小程序上,每棟雞舍的數據——從氨氣濃度到光照強度,從飼料消耗到產蛋效率——所有可測量的養殖數據都可以實時更新,一目了然。
從傳統養殖到智慧養殖,智能化雞舍不僅“孵”出了優質雞苗,更“孵”出了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新廠區投產后,嘉禾牧業將創造近200個就業崗位,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直接帶動當地居民就業。
展望未來,于曉光信心滿滿:“新廠區建成后,我們的日孵化量將增至40萬羽,年產值達3億元,我們有信心也有實力,爭做種雞養殖行業的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