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區2023年工作動員大會將“大抓經濟”明確為今年的中心任務,提出“推動實現經濟質的全面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長”的發展目標,將創新科技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眼下,南海新區各企業、科研院所主動作為,選準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鉚足干勁大抓快上。2月13日,記者來到潤輝生物科技(威海)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簾是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多個國家級和省市級的榮譽證書。“創新是我們的企業靈魂,從產品開發到技術引進,都牢牢抓住創新這個主題。”潤輝生物科技(威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姬勝利說,企業采用世界上先進的多種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多肽、蛋白質、多糖和核酸等活性物質,作為高端醫藥及美容產品原料。目前,企業已牽頭承擔6項國家、省級重大攻關課題,申報國家專利40多項,開發了30余種多肽原料藥物,還有上百種醫美及化妝品原料已經步入市場。
“今年我們重點推進泰美太生物醫藥制劑和醫美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圍繞海洋資源優勢,開發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核酸、多肽等高端原料。”姬勝利說,該項目集成應用微球、納米粒、脂質體等特殊劑型化技術,添加自主開發的高端海洋醫美原料,生產一系列具有特殊功效的醫美終端產品,推動藥、妝、食同源產品的開發及產業化。依托企業雄厚的創新基礎,連日來找上門來洽談合作的客戶絡繹不絕,企業市場部在一周內就接待了10多家客商。
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南海新區完善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的機制,支持企業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引導廣大企業瞄準行業技術前沿,實現重點突破。鳴川汽車的逐戰UTV全地形車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是今年實施的重點科技創新項目之一,目前已完成逐戰MC1000發動機、模塊化設計等研發生產工作。威爾漢姆的海工管道預制成套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以深海石油管道及關鍵堆焊為基礎,進一步研究實施雙金屬耐蝕管道的彎管制作及其管道預制技術,并配套相關工序,形成成套海工管道預制技術與裝備。開影醫療的精密斷層能譜C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將高端醫用CT設備使用的能譜技術應用普惠產品中。
企業主動作為,各科研院所也集中精力瞄準科技前沿,搞研發、促轉化。作為重大平臺創新項目,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匯聚吉林大學仿生優質資源,圍繞仿生機械、仿生材料、仿生智能與仿生健康四大領域,重點對接威海市產業鏈條和山東省優勢產業集群,建設13個研究中心,進行仿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今年我們聚焦產業鏈條,深挖企業需求,參與創新平臺建設,以‘人才+技術+平臺’模式,加強院企強強聯合,以科技融合賦能產業發展。”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剛說,今年研究院將重點推動攪拌摩擦焊、激光加工、量子降脂儀等重點項目,加快產業化進度。其中,光量子治療儀項目主要針對急、慢性骨痛等疼痛的預防和治療有顯著療效,已在省內發展了80家客戶,今年客戶數量將達到120家;攪拌摩擦焊項目與廣泰空港合作,完成首件箱體部件的生產制造……“今年我們還與科博樂汽車、景翔果蔬等科技型企業深化合作,計劃籌建聯合研發平臺,為企業提供相應技術開發、樣件檢測等服務。”丁剛說。
和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一樣,今年威海海洋信息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威海研究院、威海海洋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威海市藍色經濟研究院等科研機構,也將發揮創新主力軍作用,緊密結合實際,扎實開展應用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對接。“今年實施12項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推動高端優質資源落地轉化,著力將南海新區打造成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高地。”南海新區科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說,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積極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創新體系,全力支持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深入了解企業研發新動向,緊扣重點產業鏈發展中的難點堵點,梳理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清單,助力企業申報省重大創新工程項目和“揭榜掛帥”項目等。此外,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掌握區內科研院所與我區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科研類項目、創業類項目等,完善打造我區的技術創新聯盟,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創新資源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卡脖子”技術,切實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實現創新鏈產業鏈的融合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