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上門,及時問需;匯聚智慧,快速響應;走進家門,貼心服務……春節期間,鳳林街道麗都社區依托“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以提升居民“滿意度”為導向,通過“1+2+X”的運作模式,將老人的一項項“需求清單”以加速度轉化為“滿意清單”,讓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和社區多元共治的“活力引擎”,以一種嶄新的“打開方式”鋪陳開來。
春節前,為滿足社區老年居民多元化服務需求,社區“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主動“站出來”,圍繞大家“最憂”“最需”“最盼”問題,結合志愿服務隊各項資源,初步制定出一份較詳細的“春節助老‘服務菜單’”,包括維修、清洗、義剪等服務,既個性化、接地氣、有溫度,又符合老年居民“口味”。
為讓服務更精準,切實解決老人“急難愁盼”問題,志愿者及網格員還帶著“服務菜單”敲響老人家門,了解困難,詢問需求,讓老人可以“看單點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訴求。
“我需要理個發,腿腳本就不好,最近又咳嗽,下樓都是個問題”“我不太會用手機,要是能教教我就好了”“抽油煙機一年沒清洗了,我想點清洗抽油煙機服務可以嗎”……針對老人們的意見和需求,社區及“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共同研究,最終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服務清單”。
“群里發任務啦……”社區工作人員剛剛將“任務”發布,“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成員迅速“亮身份”,根據自己的時間、特長、資源等領取能做的“任務”。
誰服務?怎么服務?這對“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來說已是“熟門熟路”的事兒,人員交叉小區服務、資源廣是“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的主要特點,也是最大的優勢。
線上借助志愿服務隊微信群,線下社區、物業通過“紅色物業聯盟”議事會就春節的“服務清單”進一步交流,統籌分配資源、明確上門服務的各項任務,形成具體服務方案。
尚河苑小區王詠梅老人腿腳不方便,拄著拐杖上下樓都困難,半年沒理過發,現在最想解決“頭”等大事。紅色物業聯盟志愿者侯海濤第一時間“領了任務”,第二天就背著工具,上門為老人提供愛心義剪。“阿姨,這發型您還滿意嗎?”看著新發型,老人喜出望外,嘴里連連說“滿意!滿意!感覺整個人都清爽了,謝謝小伙子。”
家住嘉美花園小區的陳永梅老人,今年66歲,獨自一人居住,常年體弱多病,平時生活都能自理,但要做家中繁重的體力活已明顯力不從心。紅色物業聯盟志愿者張強領取了陳永梅老人的“需求清單”,用一上午的時間,為老人打掃衛生。陳永梅老人說,“屋里亮堂了,心里也敞亮了,可以過個安心年了!”
“今年過年兒子需要在單位值班回不來,我想跟孩子視頻,總也連不上,小肖啊,快告訴阿姨咋整啊?”“這個字體怎么放大啊?”在崇文園小區張梅老人家里時不時傳來疑問聲,紅色聯盟志愿服務隊隊員肖紅霞坐在老人身邊,耐心仔細地“手把手”教張梅老人使用智能手機。“阿姨,我添加您的微信,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與我聯系。”老人聽后感動不已:“真是太細心了,我不僅學了新知識,也感受到了身邊滿滿的貼心服務。”
春節期間,社區“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隊員馬不停蹄地走訪了社區近20位困難老人,完成老人們的心愿,上門理發7次,入戶打掃衛生10次,家電等維修5次……“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用“N”種服務方式,用心用情解決好老年居民的“微實事”,讓老人過上一個溫暖健康、安全舒心的節日。
自2023年3月份成立“紅色物業聯盟志愿服務隊”以來,每個志愿者互相配合將服務的“觸角”細化延伸到社區各個角落,春節期間通過“紅色物業聯盟”平臺能為社區的老人提供志愿服務,讓他們度過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我們都感到很高興。同時呼吁大家,多關愛老人,常回家看看!
愛在春節,更要愛在日常!春節的各種暖心服務,只是“紅色物業聯盟”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居民紓困解難的一個縮影,接下來,社區將圍繞社區治理的“痛點”“難點”“堵點”攜手多元力量,解決居民“所需所想所盼”,擴大社區治理參與度,提高居民滿意度,讓社區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