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聯席辦公室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部署,嵩山街道認真貫徹執行打擊詐騙犯罪的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轄區居民的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近日,嵩山街道組織工作人員,轄區村(居)、社網格員,志愿者等,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中宣傳活動。
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組織居民觀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以真實案例告訴村民如何防范電話、短信、網絡詐騙,讓群眾掌握識騙防騙技巧,提醒他們不輕信陌生電話和信息,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證信息、存款、銀行賬號等情況,不輕易點擊可疑鏈接和告知陌生人驗證碼,遠離套路陷阱。
為進一步加強對易騙群體和重點行業的精準宣傳,網格員深入轄區商戶、居民家中對家庭婦女、老年人等重點易騙人員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精準宣傳,同時還耐心幫助群眾開啟“來電預警”和身份驗證等功能,努力消除“反詐”宣傳盲區,確保宣傳不留白。
防范于心,反詐同行。通過此次宣傳活動,有效提高了群眾對電信詐騙的防范、鑒別和自我保護能力。下一步,嵩山街道將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反詐宣傳活動,提高轄區群眾的防范意識和能力,力爭做到“家喻戶曉 人人防范”,筑牢轄區“防詐網”,切實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反詐防詐”安全貼士
1
刷單返利類詐騙
網絡刷單返利類詐騙已逐步演化成變種最多、變化最快的一種主要詐騙類型,成為虛假投資理財、貸款等其他復合型詐騙以及網絡賭博、網絡色情等其他違法犯罪的主要引流方式,被騙百萬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時有發生。受騙人群多為在校學生、低收入群體及無業人員。
2
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
此類案件中,有的詐騙分子通過多種方式將受害人拉入所謂“投資”群聊,然后冒充投資導師、金融理財顧問,以發送投資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課”騙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過婚戀交友平臺與受害人確定婚戀關系,再以有特殊資源、平臺有漏洞等可獲得高額理財回報等理由,騙取受害人信任。隨后,詐騙分子誘導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臺開設賬戶進行投資,并對受害人前期小額投資試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資金投入,就會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受騙人群多為具有一定收入、資產的單身人員或熱衷于投資、炒股的群體。
3
虛假網絡貸款類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媒體、電話、短信、社交工具等發布辦理貸款、信用卡、提額套現的廣告信息,然后冒充銀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員聯系受害人,謊稱可以“無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貸”,誘騙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或登錄虛假網站。再以收取“手續費”“保證金”“代辦費”等為由,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詐騙分子收到受害人轉賬后,便關閉虛假APP或虛假網站,并將受害人拉黑。受騙人群多為有迫切貸款需求、急需用錢周轉的人員。
4
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電商平臺或物流快遞企業客服,謊稱受害人網購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或售賣的商品因違規被下架,以“理賠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鋪”需要繳費為由,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并通過屏幕共享或要求下載指定APP等方式,指導受害人轉賬匯款。受騙人群多為經常在電商平臺網購的消費者或電商平臺的店鋪經營者。
5
冒充公檢法類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身份信息,隨后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與受害人取得聯系,以受害人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藏毒、護照有問題等違法犯罪為由進行威脅、恐嚇,要求配合調查并嚴格保密,并向受害人出示“逮捕證”“通緝令”“財產凍結書”等虛假法律文書,以增加可信度。同時,要求受害人到賓館等封閉空間,在阻斷與外界聯系的條件下“配合”其工作,將資金轉移至“安全賬戶”,從而實施詐騙。
6
虛假征信類詐騙
詐騙分子冒充銀行、銀保監會工作人員或網絡貸款平臺工作人員與受害人建立聯系,謊稱受害人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賬號未及時注銷,需要注銷相關賬號;或謊稱受害人信用卡、花唄、借唄等信用支付類工具存在不良記錄,需要消除相關記錄,否則會嚴重影響個人征信。隨后,詐騙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記錄、驗證流水等為由,誘導受害人在網絡貸款平臺或互聯網金融 APP 進行貸款,并將錢款轉到其指定賬戶,從而實施詐騙。
7
虛假購物、服務類詐騙
詐騙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網購平臺或其他網站發布“低價打折”“海外代購”“0元購物”等廣告,或提供“論文代寫”“私家偵探”“跟蹤定位”等特殊服務的廣告,以吸引受害人關注。與受害人取得聯系后,詐騙分子誘導其通過微信、QQ 或其他社交軟件添加好友進行商議,以私下交易可節約“手續費”或更方便等為由,要求私下轉賬。待受害人付款后,詐騙分子便以繳納“關稅”“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為由,誘騙受害人繼續轉賬匯款,事后將受害人拉黑。
8
冒充領導、熟人類詐騙
詐騙分子使用受害人領導、熟人或孩子老師的照片、姓名等信息“包裝”社交賬號,以“假冒”的身份添加受害人為好友,或將其拉入微信聊天群。隨后,詐騙分子以領導、熟人身份對受害人噓寒問暖表示關心,或模仿領導、老師等人語氣騙取受害人信任。再以有事不方便出面、不方便接聽電話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賬戶轉賬,并以時間緊迫等借口不斷催促受害人盡快轉賬,從而實施詐騙。
9
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
詐騙分子在社交、游戲平臺發布買賣網絡游戲賬號、道具、點卡的廣告,或免費低價獲取游戲道具、參加抽獎活動等相關信息。待受害人與其主動接觸后,詐騙分子以私下交易更便宜、更方便為由,誘導受害人繞過正規平臺與其進行私下交易;或要求受害人添加所謂的客服賬號參加抽獎活動,并以操作失誤、等級不夠等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注冊費”“解凍費”“會員費”,得手后便將受害人拉黑。
10
婚戀、交友類詐騙
詐騙分子通過網絡收集大量“白富美”“高富帥”自拍、生活照,按照劇本打造不同的身份形象,然后在婚戀、交友網站發布個人信息。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與受害人建立聯系后,用照片和預先設計的虛假身份騙取受害人信任,并長期經營與受害人建立的戀愛關系。隨后,詐騙分子以遭遇變故急需用錢、幫助項目資金周轉等為由向受害人索要錢財,并根據受害人財力情況不斷變換理由要求其轉賬,直至受害人發覺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