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學區聯合教研的凝聚力,加強學區內各學校同教研共成長的教研體系,增進資源共享、教研聯動,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拉動學區各校的共同發展。4月14日上午,新都學區小學科學學科聯研活動在崮山中學小學部順利召開,科學教研員鄒萍萍及實驗小學、新都小學、曲阜小學、九龍灣小學、崮山中學小學部全體科學老師參與本次活動。
曲阜谷巖,實驗李冉和崮山沙莎三位老師針對四年級下冊《生物的啟示》一節課進行精心設計,相同課題帶來不一樣的精彩!
首先是谷老師的課堂,谷老師從真實情境大風過后蔥葉與韭菜葉的對比導入課堂,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引導學生聚焦課堂主問題。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關注學生的素養發展,讓學生通過經歷仿生技術的全過程,認識到仿生技術是一種發明方法,注重發明方法的培養!
接著是沙莎老師的課堂,以真實情境導入課堂,出示鋸齒,引發學生思考。課堂中分別通過觀察蔥葉和蛋殼結構,發現問題,建立模型,進行對比實驗,得出結論。活動設置多樣,層層遞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
最后是李冉老師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一課。李老師以解決學校科技節難題,設計穩固紙橋為大任務,在課堂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思考中逐步設計、完善實驗方案,通過親歷仿生的基本過程,建構仿生的概念,深化學生對仿生的認知。
課后的評課環節,科學老師們紛紛發表自己的建議,大家從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教學細節的處理、實驗材料等方面,進行課后評課交流,對于三位老師的精彩展示給予充分肯定。
教研員鄒主任對三位老師的教學進行點評并總結,鄒主任認為三位老師的教學方案結構清楚,目標書寫規范專業可測可評;課堂實施每位老師都上出了自己的特點,重在帶著任務解決問題,課堂細節把握到位。鄒萍萍指出:今后全體科學教師要在實驗材料上多下功夫,材料的選擇和設計要直觀可視可行;單元的核心就是任務解決,單元大任務的解決要依靠課時小任務的實施,要讓學生在解決任務中,理解學習的價值,體驗科學知識的重要性。
本次活動,還借助了課堂智慧系統對課堂教師和學生行為進行觀察,均為混合型課堂,體現了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學科聯研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同課異構”的聽評課活動,不僅讓上課教師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課堂,取長補短,而且使聽課教師從中感受到“同課異構”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