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萬物勃發。當下正值果園建設管理的黃金時期,廣袤的大地春光正好,果園里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走進威海市臨港區草廟子鎮垛嶺村,機器的轟鳴聲、果農們與市人大選派第一書記李毅的栽種技術討論聲交相呼應,共同奏響了高效果園的進行曲。“今年在市人大的幫扶下,我們實施低質低效果園提升改造將近13畝。現在咱們正在種植的是新上線的愛妃蘋果,采取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正在進行樹苗栽植工作。”第一書記李毅望著眼前正在改造的高效果園,眼中滿是憧憬。
連日來,在垛嶺村老舊果園改造現場,一臺臺挖掘機正來回穿梭作業,為果樹送上所需要的有機肥料。果農們緊密配合,兩兩一組,有的忙著運送肥料,有的在施有機肥,還有的奮力培土、拉線、定植、栽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隨著一棵棵優質品種樹苗的栽種,果園的老舊換新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
“以前的果園由于栽植的時間久遠,不便于機械操作。咱們現在采取的都是寬行密植,行距一般是4米左右,株距1米到2米。這樣的話能夠讓它早結果早豐產,便于機械化操作。”李毅說。“通過低質低效果園的改造提升,不僅能夠提升咱們果園的經濟效益,也將為垛嶺村果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全村果農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后續我們還將持續推動果園改造,帶動全村果農讓這些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在市人大的幫扶下,草廟子鎮堅持農村產業品質提升,創新產業發展模式,依托蘋果干加工、藍莓大棚種植、牲畜養殖等產業,積極探索農業產業和品牌化結聯“共富模式”,高標準打造高端果品種植、果干加工及售賣、特色養殖“三大板塊”,構建起以農業項目助推農村產業發展提質增效的新格局,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