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走進位于威海市臨港區的威鵬晟(山東)真空設備有限公司產品測試區內,技術人員正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曲線。8臺干式螺桿真空泵同時運轉,極限真空度、振動數值、噪音參數等實時跳動,四小時的連續測試中,任何一項指標超出標準,系統便會自動報警。
在威鵬晟,每個產品出廠前必須通過“全身體檢”,方能保證產品超出同行業水準的優越性。“以振動數值為例,我們生產產品的振動數值控制在2.8毫米每秒以下,比行業平均水平低近40%,機械壽命更是翻倍達到20年。”威鵬晟品質部部長鄭文文一邊操作設備,一邊向記者介紹。這間占地超過二百平方米的測試室,折射出的不僅是企業對質量的嚴苛把控,更是臨港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邁向自主創新的縮影。
作為國內干式真空泵領域的領軍企業,威鵬晟的成長軌跡與臨港區工業經濟的崛起緊密交織。今年一季度,臨港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數字背后,正是以威鵬晟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用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以產業鏈升級激活區域經濟動能。
“過去,干式螺桿真空泵市場需求大,但長期依賴進口,一臺設備價格動輒百萬元,維護周期長、成本高。”威鵬晟執行副總周濤回憶。成立之初,這家企業便瞄準這一“卡脖子”領域,組建中韓專家研發團隊,投入上億元攻克高精度加工、耐腐蝕材料等核心技術。
如今,威鵬晟的干式螺桿真空泵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率已達95%,核心參數比肩國際一線品牌,抽速最高達2700立方米/小時,極限真空度0.1帕的指標更讓產品打入中石油、萬華化學、齊魯制藥等頭部企業供應鏈。
“國產替代讓客戶成本降低20%-30%,我們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周濤指著測試區里一臺即將發往新能源企業的設備說。
技術突破帶來的不僅是市場替代,更催生出產業鏈的“共生效應”。威鵬晟引進的國際一流設備和生產工藝,帶動臨港區周邊配套企業技術升級;該干式螺桿真空泵研發生產基地全線達產后,一季度產值達4000萬元,今年年產值計劃突破2億元,年產1500臺套,為當地新增近百個工作崗位。
站在臨港區工業經濟的數據版圖前,威鵬晟的故事并非個例。隨著“雙招雙引”政策深化,越來越多企業將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作為發展主線。臨港區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正在集聚效應下加速成型,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