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走進威海博世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車間,全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精密部件在數控機床的切削與磨削中逐漸成型。工人穿梭于設備之間,質檢流程嚴謹有序。
“春節后車間一直滿負荷運轉,訂單已排到6月中旬。”總經理張新華介紹。這家扎根臨港區的小型機床“頭部企業”,正以一季度交付量同比飆升200%的業績,成為國產精密制造轉型的標桿。
來到張新華的辦公室,只見墻上掛著一幅產能增長曲線圖:2023年試運行時月產200萬元,如今,月產飆升至1200萬元,預計2025年總產值將突破1.5億元。
不到兩年,月產值翻了六倍。這種爆發式增長,源于企業大膽轉型——將過去“量身定制”的非標產品,轉化為三大標準系列機型,并定下了“定標準、保交付”最新發展戰略。
“就像樂高積木,模塊化設計讓生產周期縮短40%,成本直降12%。”張新華打了個比方。轉型背后是痛定思痛:曾經因交付慢錯失大單,如今標準化戰略讓博世特在鐘表、5G通訊、新能源等熱門賽道中“接單接到手軟”。
為“啃下”激增的訂單,博世特車間上演著一場“機器革命”。今年新投入的千萬元級設備中,一臺805臥式加工中心成為“明星”——它讓目前走量最大的常規機型N20的核心部件“十字滑臺”的日產量從2個躍升至6個,月產能暴漲三倍。
“新設備投入使用后,加工時間縮短25%,合格率逼近100%。”生產副總劉海軍感慨,即使面對供不應求的生產現狀,車間生產的效率與品質同樣缺一不可。
與喧囂的產線相比,檢測實驗室則靜謐十足。工程師正操控三坐標測量儀對機床核心部件主軸的圓柱度、同心度等參數進行精密檢測。
“精度是機床的生命線,生產的所有零部件必須100%檢測合格才能進入裝配環節,正是這種精益求精,才使得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技術副總李寶劍說。像應用了今年3月剛剛拿下發明專利的墊片專用機,一經面世,隨即引爆市場,單此一項便帶來500余臺訂單。與此同時,小型數控排刀車床也因“國產設備的價格,進口設備的性能,保姆式的售后服務”成為市場爆款。
鏡面車床研發已提上日程,預計可實現亞微米級加工精度;小型精密高速電主軸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設備性能……面向未來,博世特瞄準“高精度、高品質、高性能”等市場趨勢持續發力,爭當小型機床領域轉型突圍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