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威海市金運游艇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簾。加工區內,精密機床取代傳統手工制作,誤差精確至毫米級;抽真空車間里,進口設備高效運轉,樹脂注入與空氣排出同步完成。目前,企業訂單已排至年底,工人正加班加點趕制大型休閑漁船與各型號游釣艇,后者生產周期僅需3-6個月,成為市場“爆款”。威海市金運游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全方位船艇產業鏈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其憑借“全鏈條閉環”的硬核實力與“高性價比”的差異化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快速崛起,2024年年銷游艇近百條,今年,客戶版圖更是從國內沿海城市延伸至國際市場,成為行業矚目的“黑馬”。
市場需求迭代加速,倒逼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過去,船體生產主要靠手工糊制,工作強度大,產品重量重,材料成本難控,F如今,融合了抽真空技術,船體纖維復合材料含量達70%,船體重量、強度與壽命大幅提高。”生產經理于進寶說,同時,企業創新的部分核心部件引入碳纖維材料,像這樣一艘5噸級游艇船殼可減重20-30%,油耗降低近三成,客戶使用成本顯著下降。技術創新是企業突圍的核心引擎。在研發中心二樓,電腦上顯示著每次模擬測試的流體力學曲線圖,一場“力學風暴”正在醞釀。“船型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船體線型,要經過多次模擬實驗,達到最優成果。”研發總監龍璽和同事圍著船模展開激烈討論。
這款耗時兩年研發、名為“JY101”的休閑海釣艇,曾歷經10余次船體線型優化與流體力學模擬,最終實現航速30節、每海里油耗7升的突破性性能,尚未投產便斬獲近不少意向客戶的青睞。
“產學研合作是技術突圍的關鍵。”龍璽表示,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山東交通學院共建研發平臺,每年推出7-8款新設計,其中2-3款實現量產,形成“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循環。
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游艇產業有“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機”的美譽。客戶需求也正從“能用”轉向“好用”,中高端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金運游艇搶抓機遇、加速轉型,聚焦舒適性與功能性升級,內部裝修分區、智能化配置等細節成為產品新賣點。
“今年,憑借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全流程自主掌控,我們將于5月亮相深圳、7月亮相青島等行業展會,進一步打響品牌知名度。”銷售經理王展平信心十足,有望拿下更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