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隨著農歷七月初七的臨近,這個傳承千年的浪漫節日,在威海臨港區汪疃鎮有了別樣的打開方式。近日,汪疃鎮怡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一場別開生面的"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活動正在溫情上演,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居民們在沉浸式體驗傳統民俗魅力的同時,更感受到新時代文明新風的浸潤與熏陶。
巧手做巧果 非遺薪火傳
8月27日,在于日芬花餑餑培訓基地內,二十余名社區居民齊聚一堂,參加由汪疃鎮怡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的"巧手做巧果,非遺迎七夕"主題活動?諝庵袕浡鹣,歡聲笑語中,傳統民俗在現代社區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活動當天,培訓基地內熱鬧非凡。于日芬老師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各式各樣的巧果模具,講解了不同圖案的寓意:"魚代表年年有余,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桃子寓意健康長壽……"這些傳承了千百年的圖案,不僅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在于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居民們開始動手實踐。和面、搟皮、壓模、烘烤,每個環節都充滿了樂趣。年長的居民手法嫻熟,年輕的初學者則認真模仿,孩子們更是興奮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模具。
"這是我第一次做巧果,沒想到小小的點心還有這么多講究。"社區居民尹阿姨感慨道,"聽著于老師講解每個圖案背后的故事,感覺自己不是在學做點心,而是在上一堂生動的傳統文化課。"
隨著一爐爐金黃色的巧果新鮮出爐,香氣彌漫在整個培訓基地。大家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不少居民還創意十足,做出了各種新式造型的巧果,為傳統技藝注入了現代元素。金黃色的巧果不僅香甜可口,更承載著社區鄰里之間的溫情與友誼。居民們互相品嘗彼此的作品,交流制作心得,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
書院宣講聲 易俗樹新風
在社區書院內,一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書香七夕"主題讀書會正在舉行。書架上陳列著精選的傳統文化典籍和現代婚戀家庭讀物,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分享閱讀感悟。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首先從七夕節的文化內涵出發,結合當前移風易俗重點工作,號召居民要樹立文明婚戀觀。"七夕節承載著中華民族對愛情忠貞、家庭幸福的美好愿望。我們應該摒棄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提倡'零彩禮''低彩禮',鼓勵節儉辦婚、喜事新辦。"志愿者的講解引起了在場居民的共鳴。
隨后圍繞"樹立文明婚戀觀,弘揚時代新風"主題展開討論。大家紛紛結合自身經歷,分享了對婚事簡辦、家庭和睦的理解和體會,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文明新風吹進了每個人心中。
汪疃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近年來持續挖掘運用傳統民俗文化資源,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體驗活動。本次七夕節期間,不僅組織了巧果制作,各村文明實踐站還同步開展了編繩結等特色民俗體驗活動。引導群眾在親自參與、親身體驗中感悟傳統節日文化魅力,傳承美好民俗,增強轄區群眾對七夕節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同時緊抓節日契機,宣傳移風易俗,引導轄區群眾過文明節,培育節日文明新風尚。
未來,汪疃鎮將繼續深化"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整合陣地資源,創新活動形式,將傳統節日習俗與現代過節方式相結合,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日活動品牌,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通過非遺傳承與時代新風的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的生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力,讓文明新風吹遍汪疃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