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威海金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泓集團”)的實驗室內,事業部化驗員張鈺偉正全神貫注地調試著MBS產品的檢測儀器。試劑瓶中的白色粉末,是這家企業用近5年時間、投入5000萬元研發費用、歷經100多次實驗打磨出的“破局之作”——它不僅打破了國外對高端MBS產品的長期壟斷,更承載著金泓集團向全球高端化工市場沖刺的新目標。
成立于1986年的金泓集團,從化工材料廠起步,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覆蓋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多領域的現代化企業。旗下擁有8家控股子公司,構建起完整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新材料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企業跨越式發展的背后,是金泓集團對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持續投入與執著追求。“正在做測試的MBS產品,是一種高性能塑料抗沖助劑,被廣泛用于工程塑料改性,能讓工程塑料在寒冬中保持韌性,就能徹底解決低溫脆性問題。”金泓集團事業部總經理宋吉巍拿起一塊改性后的塑料樣本介紹。
MBS產品這款對標國際高端產品的助劑,價格比國外同類產品低近15%,性價比極具競爭力,正加速推進國際客戶小試實驗,已吸引近百家意向客戶,在手訂單量已達1000噸。按照規劃,達產后僅這一單品年市場份額就能突破3億元。
這只是金泓集團技術突破的一個縮影。作為中國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標桿,企業構建起“兩首、一唯、一破”核心技術矩陣:亞洲首家研發第四代樹枝狀聚合物材料,國內首家量產醫用血液透析膜專用聚醚砜,國內唯一用水介質分散法生產丙烯酰胺類聚合物,打破國際封鎖、填補國內空白的無損探傷紅外熱波透視設備……50項授權發明專利、59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軟件著作權,見證著這家企業在技術無人區的勇闖之路。
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據宋吉巍介紹,金泓集團打造“雙通道”職業發展體系和賦能型培養機制,現有工程技術人員175人,其中高級職稱17人、博士15人、碩士12人。每年引進5名博士后開展聯合研發,組織多場技術及前沿創新培訓,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智能制造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引擎。走進金泓集團900平方米的智能化中控室,巨大的顯示屏上,溫度、壓力、進料量等數據實時跳動。這個總投資3000余萬元的“工廠大腦”,整合了DCS中控、SIS安全儀表、GDS氣體報警等五大系統,讓生產從“人工操作”邁入“智能管控”。
“人員減少35%,成本降低20%,效率提升15%。”金泓集團項目部負責人叢曉日給出的一組數據,道出了智能化轉型的成效。
更重要的是,實時監控消除了高溫高壓環境下的安全隱患,產品良率大幅提升。這種“綠色智造”的實踐,正是金泓集團踐行“安全為基、綠色為翼”理念的生動注腳。
如今,金泓集團的ACR、CPE等產品已遠銷歐美、日韓及東南亞,年產值從7.2億向10億目標進發。秉持“創新、求實、拼搏、進取”的企業精神,這家從威海成長起來的化工巨頭,正以沖刺新目標的昂揚姿態,推動化工助劑產業建設,為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臨港智造”力量。